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牛焘所作的《读王谢传十二首》中的第二首,名为“王茂宏导”。诗中以历史人物王导为例,表达了对忠诚与亲情之间抉择的深刻思考。
首句“同气操戈向帝闉”,描绘了王导在政治斗争中与兄弟反目成仇的情景,这里的“帝闉”借指朝廷或权力中心,形象地展现了王导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痛苦。
次句“独惭大义灭宗亲”,表达了王导内心深处对于为了维护大义而牺牲亲情的自责和愧疚。这种抉择往往充满了道德与现实的冲突,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
后两句“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将王导与王敦(处仲)的关系类比为王导与王导的兄长王敦之间的关系,即王敦欲加害于王导的兄长王导(伯仁)。这两句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面对家族内部的背叛与威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是坚持原则,还是牺牲亲情?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个人道德抉择,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家族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忠诚与亲情、原则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深入思考后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