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其二)

君看月上霜,君看霜下月。

不知月盖霜,不知霜盖月。

但觉我一身,上下中央四旁总澄彻。

霜是何物如此清,月是何物如此明。

白头老翁坐中庭,半夜可数毛发茎。

群阴积聚纯粹精,虾蟆吸尽瑶池津。

银河两道来藏冰,玉龙走入蟠千寻。

倩君两耳为我听,其閒恐有波浪声。

初出海时蛟螭鸣,却入海时潮头生。

小鲸走入尾闾内,大鲸大鳅寒不睡。

莫教射倒金银宫,鳌背神人难设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月与霜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诗中将月与霜的关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君看月上霜,君看霜下月”开篇,引出对两者之间相互覆盖、难以分辨的描述,体现了自然界中微妙而和谐的共生关系。

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月与霜的本质,提出“霜是何物如此清,月是何物如此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光的明亮与霜的纯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随后,诗人以“白头老翁坐中庭,半夜可数毛发茎”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观月色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群阴积聚纯粹精,虾蟆吸尽瑶池津。银河两道来藏冰,玉龙走入蟠千寻”则将想象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通过“群阴”、“瑶池”、“银河”、“玉龙”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图景,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向往。

最后,“倩君两耳为我听,其閒恐有波浪声。初出海时蛟螭鸣,却入海时潮头生。小鲸走入尾闾内,大鲸大鳅寒不睡。莫教射倒金银宫,鳌背神人难设备”部分,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通过鲸鱼、蛟龙等海洋生物的形象,以及对海洋深处声音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奇幻色彩的自然世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赠徐彦

昔者见君面,记得秋风时。

遗我寿阳书,故人情可知。

一从西城居,复来南郭住。

时时还忆君,不知在何处。

形式: 古风

寄朱少府

过巴陵后北风猛,洞庭水白湘波冷。

江头风猛霜霰多,竹节老硬竹梢紧。

此时谁为湘江行,其人有道直而清。

宜其所至无冤情,蛟龙不复侵屈平。

形式: 古风

代人上陕西漕生辰

尝闻五百岁,一有贤人生。

议者实在公,仍与圣运并。

全资五岳粹,高挹太元清。

与帝为元老,与国为名卿。

中外试已烦,玉振而金声。

漕柄虽云剧,其道安足行。

宜哉廊庙器,蹇蹇王之庭。

春色满长安,春山围长坰。

春芳森绮绣,春风锵瑶琼。

秦封几千里,富庶而安荣。

人与春意和,净竦长安城。

何以献公寿,庄氏之椿龄。

何以献公福,洪范之康宁。

黄河为富贵,太华为功名。

此诗何为者,聊用歌群情。

形式: 古风

赠慎伯筠

掘尽昆崙山,美璞才一双。

何人横大阵,未战敌已降。

秋风吹老桧,明月沈空江。

礼天者大事,其器不可尨。

形式: 古风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