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伦以诜的《峡山飞来寺(其一)》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中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寺庙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寺下清江不尽流”,开篇即点出寺庙位于清江之畔,江水绵延不绝,为整幅画面奠定了清新悠远的基调。接着“萦回百折壮南州”一句,以江水的曲折蜿蜒,象征着南州的壮丽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地理特色。
“草当茵席烟当户,云作亭台石作楼”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内外的自然风光与建筑之美。绿草如茵,烟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装饰;而云朵则化身为亭台,岩石则成了楼宇,这种奇特的想象,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深刻理解。
“客路风高长似暝,佛堂花发可怜秋”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行旅之人与寺庙的关联。高风拂面,仿佛夜晚来临,而佛堂内花开正盛,却在秋天显得格外凄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下的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佛教精神的感悟。
最后,“空门尚有飞来日,莫怪南沿北溯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释然。空门虽静,但总有飞来的日子,就像南来北往的船只,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这句话既是对寺庙未来可能迎来更多访客的期待,也是对人生旅程中不断探索与回归的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峡山飞来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人文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