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过涧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乾。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

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

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

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

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

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

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

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

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

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

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

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

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

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

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

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

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

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

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

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

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

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

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

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曹龙树的《七十二过涧》描绘了作者经历艰险的行程,以过七十二涧河为主线,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想象。诗中通过"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表达了行程的艰难。五月二十日到达翟家市,亭长劝阻前行,指出山路险恶,风雨频繁,"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暗示了危险的存在。

诗人对过往官府的决策提出批评,指责他们不顾百姓安危,严催车马前进,导致灾难发生。"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形象地描绘了山洪的突发和破坏。诗人感叹如果当时能停下来,或许结局会不同。

诗中还借用了历史典故,如秦始皇和西蜀王的传说,表达对改变险峻地形、造福人民的向往。最后,诗人想象用南山之石、汾水之钢等材料,建造七十二座跨水桥梁,寓意着对理想道路的追求和改造自然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既展示了旅途的艰辛,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收录诗词(5)

曹龙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燕都清明写怀

山村门径长蓬藜,燕子归来雨一犁。

坐向小窗春睡足,何须朝市问端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重过黔南

寒燠变昏旦,穿云去去迟。

悬崖乌撒路,短草暮春时。

野寺看泉窦,山田散雨丝。

归心正愁寂,怕听《鹧鸪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黄云歌

黄云惨惨日不旿,回风卷地沙乱舞。

是谁怨气激为惊涛声沸天,中有十万八千兵民鬼声苦。

舟人告余云是新战场,停舟欲睹不忍睹。

我闻去年此地生妖氛,登岸茫茫询田父。

田父涕泣为余言,吾乡本是繁华土。

鳞镶栉比十余里,水陆交冲纳商贾。

百年涵煦荷国庥,自幼不闻喧战鼓。

去年妖星落山左,一方如遇白额虎。

闻风早避脱罗网,踉跄不及身被虏。

天兵迅捷如雷霆,摧枯折朽遂立剖。

昆冈玉石同时焚,血肉纷纭那堪数。

僵尸相属流水红,百里而外犹臭腐。

岸上白骨堆如山,往往野犬相搏取。

豺狼已尽狡兔死,逋逃稍稍望衡宇。

行人归来失旧庐,居者失业富者窭。

金堂珠箔沈灰烬,碧槛丹楹乱罂甒。

夜来四野飞青磷,飘飘忽忽散复聚。

亢戾之气薰苍穹,自冬徂夏天无雨。

陌陇枯槁麦不秋,饮食同以供三釜。

四父田父尔勿忧,庙谟日夜廑编户。

大臣承旨加恩施,不惜帑金用安抚。

伫看匝地黄云开,甘霖叠沛若膏乳。

天今福汝善良民,彧彧与与实仓庾。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伊犁漫兴

互古穷荒一旦开,如麻白骨乱峰堆。

河鱼万里流腥血,石炭千年化劫灰。

雪为人繁潜作雨,天因地辟渐行雷。

于今羁客栖迟处,五色山花烂漫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