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夕》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创作,描绘了诗人于秋夜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沉思绪。首句“小簟凉多睡思清”以细腻之笔描绘出秋夜微凉,竹席上清凉之感激发了诗人的睡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慵懒的氛围。接着,“一窗风雨送秋声”一句,通过窗外风雨的声响,将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
“频年但觉貂裘敝,万古何曾马角生。”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貂裘,古代贵族常穿的皮衣,此处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马角生”出自《史记》,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里用来表达对长久不变、难以实现理想的无奈与感慨。
“寄食且依严尹幕,附书谁住邓州城?”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食,指依靠他人供养生活;严尹幕,可能是指严嵩或严世蕃的幕府,暗示了诗人在政治环境中的处境;附书,寄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外界沟通、寻求理解的心情。
最后,“洗愁欲问东家酒,恨杀寒鸡不肯鸣。”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试图借酒消愁的情景,却因寒冷的鸡声未鸣而未能如愿。这里的“东家酒”,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