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曾景建红泉碧涧韵(其一)

诗评明水好,笑我尚逶迤。

丹穴三千仞,苍藤千万枝。

谷耕闻好鸟,社饮见庞眉。

他日烦君指,书堂与佛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诗中称赞清水好,笑我还在徘徊不前。
那丹穴高有三千仞,环绕着无数苍翠的藤蔓。
在山谷间耕作时听到悦耳的鸟鸣,参加社祭时见到白发老人。
将来请你指引,我要在书斋和佛寺之间选择。

注释

诗评:对诗歌的评价。
明水:清澈的水。
好:赞美。
我:诗人自己。
尚:还。
逶迤:犹豫不决。
丹穴:红色的山洞,常用来象征凤凰的居所。
三千仞:极高,形容极高峻。
苍藤:青色的藤蔓。
千万枝:极多,形容茂盛。
谷耕:在山谷中耕田。
好鸟:美丽的鸟儿。
社饮:乡村集体聚会饮酒。
庞眉:白眉,形容老年人。
他日:将来。
烦君:麻烦您。
书堂:书房。
佛祠:佛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汝谈的《次曾景建红泉碧涧韵(其一)》,以明水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诗评明水好”直接赞美了泉水的清澈明亮,显示出诗人对水质的赞赏。接着,“笑我尚逶迤”流露出诗人自嘲之意,表示自己还在世俗事务中徘徊,未能完全沉浸于山水之间。

“丹穴三千仞,苍藤千万枝”描绘了一幅山势险峻、藤蔓繁茂的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诗人通过“谷耕闻好鸟,社饮见庞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耕生活中的和谐与宁静,好鸟鸣叫与村民聚会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淳朴的乡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他日烦君指,书堂与佛祠”,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朋友能指引他找到一处既能读书又能静心修禅的地方,可能是书斋或佛寺,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也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14)

赵汝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曾景建红泉碧涧韵(其二)

石不能言语,云如过去身。

意求虽彷佛,事往或湮沦。

洞壑龙离隐,池塘草得春。

山民忽惊避,吾此岸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曾景建红泉精舍韵

康乐秀髯长拂巾,伐山走鹿辟车尘。

才毫并触当时祸,物色分留后代人。

环涧已为僧去碣,红泉今与子通邻。

著书万卷精庐里,成佛生天自致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灵谷山

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

山光远如画,秋色老于人。

世事棋争劫,人心海变尘。

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闲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环锦亭(其一)

与子乡邻信有年,故王遗事到今传。

爽鸠邑改风烟在,散骑园分水竹偏。

高架插书供夜读,满堂成綵敌春妍。

相如可是区区者,戏笔题桥亦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