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同舍崔员外

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

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祭罢泉声急,斋馀磬韵长。

碧天应有恨,斜日吊松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重回到我们曾一同游玩的地方,仿佛已过三年,时间如闪电般飞逝。
池塘边的春草依旧青翠,但风中的蜡烛已熄,象征着故友已离世。
祭祀过后,泉水的声音显得格外急切,斋戒后余留的钟声悠长。
蔚蓝的天空或许也有遗憾,斜阳下独自凭吊着松竹,怀念故人。

注释

却到:重新来到。
同游地:一起游玩的地方。
三年一电光:形容时间快速流逝。
池塘春草在:池塘边春天的草依然茂盛。
风烛:比喻寿命短暂,像风中摇曳的蜡烛。
祭罢:祭祀结束之后。
泉声急:泉水流淌的声音急促。
斋馀:斋戒后。
磬韵长:钟声悠长。
碧天:蓝天。
应有恨:应该也有遗憾或失落。
斜日:夕阳。
吊松篁:吊唁松竹,象征对逝者的怀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所作,名为《哭同舍崔员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

这两句描写诗人回到曾与故友共同游历的地方,三年过去了,只有偶尔的闪电照亮那片天空,给人的感觉是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冷漠。

"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这里写到了池塘边春草依旧,而那个曾经在此欢笑的人却已经不在了。"风烛"形容微弱的光线,给人以淡淡哀愁。

"祭罢泉声急,斋馀磬韵长。"

祭祀结束后,山谷中的泉水声响而急促,而斋戒后的磬石敲击声绵长,这些自然的声音似乎在回应诗人的哀思。

"碧天应有恨,斜日吊松篁。"

最后两句,诗人感慨于碧蓝的天空中似乎也蕴藏着无尽的悲伤,而斜阳之下,吊念那些挂在松树上的遗物,这些都是对逝者深情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故人生前点滴记忆的回味,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哭麻处士

却到歌吟地,闲门草色中。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

穗帐扃秋月,诗楼锁夜虫。

少微何处堕,留恨白杨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回头烟树各天涯,婺女星边远寄家。

尽眼楚波连梦泽,满衣春雪落江花。

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谁道我随张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

本约同来谒帝阍,忽随川浪去东奔。

九重圣主方虚席,千里高堂尚倚门。

世德只应荣伯仲,诗名终自付儿孙。

遥怜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夏夜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