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井山废寺四首(其四)

破屋哀哀啼老孀,祗因兵后又年荒。

一家十口存无二,废尽门前陌上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通过破屋中老妇人的哀鸣,反映了战争与饥荒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的“兵后”和“年荒”两个词,直接点明了社会背景,即战乱之后的荒年。老妇人一家十口仅存一人,这种惨状不仅令人痛心,也深刻揭示了战争与自然灾害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破坏。

“废尽门前陌上桑”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战后荒芜的景象,门前曾经繁茂的桑树如今已不复存在,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崩溃和人民生活的凋敝。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社会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底层民众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宣城道中二首(其一)

雨花台下承明发,尽日王维画里行。

到此溪山愈幽绝,令人想见谢宣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宣城道中二首(其二)

万壑长风吹老髯,轻云时送雨廉纤。

暂停候馆拈春碧,爱杀春盘野荠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过茶园三首(其一)

竹鸡花外弄轻烟,桑柘深深雨后天。

过客曾闻远人说,严州风土半宜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过茶园三首(其二)

打鼓发船滩上去,健儿群立候晴晖。

明朝又是严陵道,无数青山尚客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