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题徽庙螃蟹图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长白山前的拔都(古代蒙古族领袖)为背景,将画面转移到清华小殿内,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书法比赛。他暗示,即使是像拔都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这里也显得微不足道,因为眼前的焦点是小殿内的才子们正在挥毫泼墨。
诗人接着提到“含毫应笑滕王拙”,这里的滕王指的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他以书法闻名但略显笨拙。诗人借此表达对螃蟹图上螃蟹形态的赞赏,认为它们的线条流畅,比起滕王的书法更胜一筹,暗示螃蟹图的绘制者技艺高超,连螃蟹的姿态都栩栩如生,不似人画的郭索图(形容草率无章法的画)。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赞美了徽庙螃蟹图的艺术价值,展现了诗人的审美眼光和对细节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