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却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庐山位于正南方,瀑布名声久远。
瀑布源头远至万里的大海,从千丈高的云层中奔腾而出。
寒冷的声音虽然悠远,但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除了天台山之外,这样的瀑布再难找到同类了。

注释

庐山:指庐山,中国名山之一。
正南面:面向正南方。
瀑布:水流从高处垂直下落形成的景观。
古来闻: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沧海:大海,象征着广阔的水域。
千寻:形容极高,古代八尺为一寻。
白云:象征高洁或遥远。
寒声:瀑布流水声在寒冷中显得清冷。
终自远:终究来自远方。
灵派:指神奇的、有灵性的水系。
孰为分:何处划分,即源头何在。
除却:除去,排除。
天台后:天台山之后,指其他地方。
平流:普通的流水,与前文的瀑布形成对比。
莫可群:无法与之相比,独一无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以其深厚的笔墨勾勒出庐山瀑布的雄伟画面。开篇“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即设定了宏大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这股瀑布自古以来便声名远播,其气势磅礴令人仰止。

接着“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则进一步展现了瀑布的壮观之美。诗人以“万里”、“千寻”这样的数字来形容瀑布的高大与奔腾,这股水势如同长江之水直达大海,而其飞扬的水花又似云雾一般升腾于天际。

第三句“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透露出诗人对这股瀑布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听觉上的一种体验。诗中所述“寒声”即瀑布落水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似乎没有尽头,穿越空间的距离,让人感到这股瀑布的神秘与力量。

末句“除却天台后,平流莫可群”则是对瀑布在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做出了评价。诗人通过“除却天台后”来强调庐山瀑布之外,其它景观皆难以与之相比,这股瀑布如同天然间的奇迹,是无法被任何其他平凡水流所匹敌的。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庐山瀑布宏伟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5)

江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

远远朝宗出白云,方圆随处性长存。

形式:

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咏江上溺死女子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傍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赋山火诗

野火烧山去,人归火不归。

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