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因循身渐老,性懒谒王侯。
尝到新蓝尾,翻馀旧历头。
春来虽可喜,岁去抑何愁。
桃板书联句,三平二满休。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四用韵(其十)》,创作于宋末元初。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一种感慨。
“因循身渐老,性懒谒王侯。”这两句诗描绘出诗人随着岁月的增长,对权贵的宴席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因循"形容生活平淡无奇,"性懒"则表明了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尝到新蓝尾,翻馀旧历头。”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新旧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积累。"新蓝尾"可能指新的开始或经历,而"旧历头"则是过去岁月的回顾。
“春来虽可喜,岁去抑何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对年华易逝的忧虑。春天作为生机勃发的季节,本应令人欢欣,但是在诗人的感受中,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桃板书联句,三平二满休。”最后两句则是描写诗人在闲暇时刻,以笔墨纸砚为伴,随手书写,或许是在追忆往昔。"桃板"可能指的是用桃木制成的书板,而"三平二满休"可能是对某种韵律或书法状态的描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的境遇变化的一种深沉感悟。
不详
爱梅能独立,不与众芳同。
花贮香千斛,梢笼月一弓。
倚松还傍竹,洗雨更梳风。
和靖清吟后,题评愈不穷。
六出新裁就,漫空密又稀。
独行无鹤氅,冷卧有牛衣。
竹顶千钧重,梅添十倍肥。
品题输谢女,柳絮逐风飞。
捲起黄紬被,何消道放衙。
瓦盆常贮酒,雪水旋煎茶。
但得诗联稳,从教竹屋斜。
助侬高兴处,索笑共梅花。
活计人知否,无声诗句间。
高低烟树古,来往钓舟閒。
练挂千寻瀑,屏围几座山。
天涯无限景,只仗笔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