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彦泓所作的《用前韵吟寄所思末一章代为答》系列中的第四章。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在南方漫游时的孤独心境,以及对远方所思念之人的深深眷恋。
"东游无路且南翔",诗人以飞翔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漂泊不定,暗示了内心的迷茫和对未知的探索,同时也隐含着对与所思之人相聚无望的无奈。
"掷下空舲击浅隍",这里的"空舲"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心境空虚,"击浅隍"则形象地写出他在困境中试图打破现状,寻找出路,但又只能触及到浅水沟壑般的现实。
"曾共几宵秋水泛",回忆起与所思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些夜晚在秋水边的相伴,更显得如今的孤寂和失落。
"一逢佳月一回肠",每当月圆之夜,诗人的心就被思念之情牵动,每一次月光洒落,都像是在提醒他那份无法填补的空缺。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游荡和对月夜的感触,表达了深深的思恋情愫,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难以逾越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