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近事二首(其一)电线

植竿测线费神工,万里佳音瞬息通。

十丈金绳浑逐电,千寻大木竟淩空。

居然行气同天马,从此传书少塞鸿。

谁坐虚堂精习听,琅琅如过玉箫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洪锡爵的《咏近事二首(其一)电线》描绘了电线技术带来的神奇变化。首句“植竿测线费神工”展现了早期通讯的艰辛,而“万里佳音瞬息通”则突显了电线通信的高效与便捷,如同跨越万里的信息瞬间传递。接下来的“十丈金绳浑逐电,千寻大木竟凌空”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电线如同金色的绳索和凌云的大树般高耸入云,电力之速令人惊叹。

“居然行气同天马”将电线的运行比喻为天马行空,形容其速度之快,超越了传统的想象。而“从此传书少塞鸿”则暗示了电线通信使得信使的需求减少,如同鸿雁传递书信的时代逐渐被取代。最后两句“谁坐虚堂精习听,琅琅如过玉箫风”,通过写人静心倾听电线中传来的琅琅声,将其比作玉箫吹出的风,形象地传达出科技进步带来的宁静与悦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电线通信的革新,既体现了科技的力量,也寓含了对新时代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65)

洪锡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近事二首(其二)火车

云车从古羡仙人,海外新传创火轮。

迅毂西来惊掣电,回飙南指碾飞尘。

经涂齐铸六州铁,货币谁输九府银。

说士无须誇炙輠,纵横万里响辚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鹦鹉洲吊祢正平

一篇佳赋传鹦鹉,千古奇冤说祢衡。

黄祖本无容物量,老瞒难掩忌才名。

萋萋草满芳洲路,浩浩江围却月城。

试向晴川高阁听,怒涛犹带不平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访吴奋武校尉鲁子敬墓

汉上西行问水滨,道旁青冢感吴臣。

煌煌议论排迎敌,落落襟怀爱指囷。

合榻幸逢孙讨虏,丛祠近接息夫人。

年年椒酒凭谁荐,蔓草荒烟卧石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洋船入川议成感赋

巍巍天府国,终古形胜地。

北峙剑门山,蕃部西南萃。

东下走夔巫,雄图称重治。

一夫当其关,足以控万骑。

水束三峡流,山拥千螺翠。

浩浩下荆襄,建瓴直不啻。

汉唐昔建国,镇抚重疆帅。

务慎边圉防,绝无外邻觑。

自从海门开,轮舶纷纷莅。

长江天堑雄,往来如儿戏。

逞彼无厌求,复萌望蜀意。

圣朝崇宽大,中外无二致。

广施雨露恩,许通舟楫利。

从此古蚕丛,崎岖化坦易。

我本蜀都人,宦迹鄂渚寄。

遥遥赤甲山,可望不可跂。

挟此火轮飞,千里一日至。

藉慰还乡心,足骋波浪志。

无如夷性殊,终非我族类。

譬如堂奥间,岂容人窥伺。

缅想古王公,设险寓深义。

敬告守土人,毋为弛防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