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孟义科斗送监生杨仲文归台州亲迎

孤石巉岩出紫烟,云根遗墨尚依然。

文章岂在龟畴下,形质还存鸟迹前。

汲冢秋风思汗简,鲁堂春雨掞韦编。

郎君归去和鸣后,织作机中锦字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练子宁的诗《赋得孟义科斗送监生杨仲文归台州亲迎》描绘了一幅深具文化气息的画面。首句“孤石巉岩出紫烟”,以孤石突兀、紫烟缭绕的景象开篇,暗示了杨仲文归乡之路的偏远与神秘。次句“云根遗墨尚依然”,将石头与古代墨迹相联,寓含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第三句“文章岂在龟畴下”,意指真正的才华不在寻常的比较之中,暗指杨仲文的学识深厚。第四句“形质还存鸟迹前”,进一步强调其学问的古老与珍贵,连飞鸟都曾留下痕迹。第五句“汲冢秋风思汗简”,借典故表达对古籍的怀念,秋风中的简策仿佛传递着先贤的智慧。

第六句“鲁堂春雨掞韦编”,则以鲁国孔子讲学的场景比喻杨仲文的学术环境,春雨润物,韦编三绝,寓意学问之精进。最后两句“郎君归去和鸣后,织作机中锦字传”,祝愿杨仲文归家后能与家人共度佳期,他的学问也能如织锦般绵延不绝,流传后世。

整首诗通过景物与典故的交织,既表达了对杨仲文的送别之情,又寄寓了对学术传承的赞美和期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4)

练子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周望往四川

驷马桥边秋水波,郎君此去意如何。

衡阳雁阵惊寒早,巫峡猿啼入夜多。

一水东来通汉沔,众山西上接岷峨。

少陵祠宇清溪曲,为泻椒浆试一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解嘲

秋来晚兴浩如云,閒拂霜华看剑纹。

莫怪风流谢安石,未应憔悴沈休文。

骅骝神骏宁论肉,雕鹗身轻更出群。

千载征南不穿札,至今犹作晋元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乙丑三月访子白兄于秦淮桥

五月南风水倒流,秦淮桥下问扁舟。

穿花燕子羽毛湿,隔水人家门巷幽。

心忆庭闱瞻楚树,身陪冠冕侍瀛洲。

吾兄归去如相问,衣綵终期慰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周子澄之历城

难兄佐邑扶风裁,令弟辞家笃友于。

风雨几年疏共被,关河千里转征车。

天垂钜野河流急,秋尽江南木叶疏。

他日到官烦讯问,琴堂诗思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