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台河泛舟至凤岩

尝蓄水云兴,兹乘风日和。

缆牵仍击汰,棹辍且随波。

窃慕太公钓,犹钦孺子歌。

野风散兰杜,潭影翳藤萝。

曲岸行逾近,支流入转多。

虫鱼冲艇跃,鹅鹳狎人过。

渐觉傍洲退,回看远岫罗。

诡容缘爽出,逸思向空摩。

严子濑若此,秦人源匪他。

再来津恐失,归路奈愁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台河泛舟至凤岩的自然之旅,充满了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与对古代贤士的追慕之情。

首句“尝蓄水云兴,兹乘风日和”,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蓄势待发的心情,等待着乘风破浪的时刻,而此刻正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为这次旅行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接下来,“缆牵仍击汰,棹辍且随波”描绘了诗人泛舟时的动作与状态,缆绳轻轻牵动,桨偶尔击打水面,船随着波浪自由地漂荡,生动展现了水上的动态美。

“窃慕太公钓,犹钦孺子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太公钓鱼的故事以及孺子的歌声,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与追求。

“野风散兰杜,潭影翳藤萝”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野风中飘散着兰花与杜鹃的香气,潭水倒映着藤萝的影子,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曲岸行逾近,支流入转多”描述了河流的曲折与分支,诗人随着水流逐渐接近岸边,同时发现更多的支流,增加了探索的乐趣。

“虫鱼冲艇跃,鹅鹳狎人过”则描绘了水中生物的活跃场景,虫鱼在小船上跳跃,鹅鹳悠闲地从人身边飞过,增添了旅途的生动与趣味。

“渐觉傍洲退,回看远岫罗”表现了诗人随着河流的流动,逐渐远离了岸边,回望时只见远处山峦如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诡容缘爽出,逸思向空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思绪飘渺于空中。

“严子濑若此,秦人源匪他”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上的名胜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对古人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最后,“再来津恐失,归路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留恋与不舍,担心下次再来时会找不到相同的起点,对归途的愁绪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古代贤士的崇敬,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槎隐其兄为索

秋城逢谢客,为道惠连贤。

湖海将书剑,风烟泛舸船。

生涯如范蠡,远意学张骞。

岁访支机石,予惭卖卜仙。

高踪一回首,郁郁斗牛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文甫席上

宴集当寒景,宾朋尽楚材。

秖缘乡土乐,翻重岁时哀。

腊意悬江柳,春心倚槛梅。

香醪非市得,珍果况闽来。

甸雪冬堂净,城氛夜馆开。

自怜同落叶,谁为暖寒灰。

日月惟丘壑,英雄半草莱。

平生鸿鹄志,燕雀莫相猜。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题陈子隐居

爱君多野兴,筑室傍溪源。

霜月芦花映,香风兰叶翻。

卧闻春水至,坐听榜人喧。

鸥鹭何多喜,龙蛇但久蟠。

临流伤逝者,达命愿终焉。

素业江乡在,高情栗里存。

杨林垂钓艇,苔径读书轩。

云叠窗中岫,霞开石上尊。

苍藤齐刺壁,绿筱半遮门。

岂厌渔樵侣,惟耽场圃言。

园秋收芋栗,村晚纳鸡豚。

岁月老将至,襟期谁与论。

应知岩洞里,别自有乾坤。

形式: 排律

席上赠吴氏贤子

豪士百忧无,生儿风骨殊。

入门看宝剑,照室动明珠。

尽日提携意,华筵宾客娱。

千年龙有种,一曲凤将雏。

学步犹防蹶,看人岂解呼。

暂时栖玉树,他日取长途。

垂老江湖上,生涯药饵扶。

一持还一笑,真足慰驰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