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其二)

自古众心能作城,五方取土不须蒸。

蒸土作城城可破,众心作城城可凭。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杵歌七首(其二)》,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杨维桢。诗中以独特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团结人心的力量。"自古众心能作城,五方取土不须蒸",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团结之心如同坚固的城墙,即使不用加热(蒸土)凝聚,也能形成强大的防御。"蒸土作城城可破,众心作城城可凭"进一步强调了人心所聚的城池,即使物理上的城墙可能被攻破,但人心所形成的城池则坚不可摧,可以信赖和依靠。

这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杨维桢对于社会凝聚力和个人信念的重视,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收录诗词(926)

杨维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字:廉夫
  • 号:铁崖
  • 籍贯:铁笛道
  • 生卒年:1296—1370

相关古诗词

杵歌七首(其三)

叠叠石石石㠂嶆,立竿作表齐竿旄。

阿谁造得云梯子,刬地过城百丈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杵歌七首(其四)

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恃此作金汤。

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杵歌七首(其五)

苏州刺史新令好,不用西山取石劳。

拆得凤山杨琏塔,南城不日似云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杵歌七首(其六)

南城不日似云高,城脚愁侵八月涛。

射得潮头向西去,钱王铁箭泰山牢。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