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清旷堂》由宋代诗人章宪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通过“吾慕仲公理,卜居乐清旷”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清静、旷达生活的向往,选择在乐清旷之地定居,以满足内心的愿望。接着,“兹焉惬吾愿,名堂以自况”,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选择的满足感,诗人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命名为“清旷堂”,以此来表达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认同和自豪。
“我无适俗韵,且乏肉食相”两句,表明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世俗的个性,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接下来,“何许寄吾生,栖迟翳穷巷”则描绘了诗人选择在僻静的巷子里安身立命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境幽有经行,心远无得丧”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他的心灵始终保持着宁静和平和,没有因得失而波动。最后,“从容大化中,信是羲皇上”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如同古代先贤一般,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清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