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日与社友往竹溪寺参谒关圣(其二)

佛光神道两虚无,淘汰将归造化炉。

独有纲常留正气,能令崇拜起吾儒!

漫云唇齿同文国,忍看河山易色图?

父老凋零多白发,犹闻仓葛大声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六月二十四日与社友往竹溪寺参谒关圣(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表达,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关羽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首联“佛光神道两虚无,淘汰将归造化炉”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暗示着历史人物关羽精神的永恒与超越。佛光与神道的虚无,象征着世间万物终将归于自然法则,而关羽的精神则如同不灭之火,即将融入宇宙的造化之中。

颔联“独有纲常留正气,能令崇拜起吾儒!”强调了关羽作为道德楷模的存在,他的忠诚、仁义、勇猛等品质,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也成为了儒家思想中正气的象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关羽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认为这种精神能够激发人们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追求。

颈联“漫云唇齿同文国,忍看河山易色图?”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即“唇齿同文国”,强调了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被破坏的痛心,即“河山易色图”。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深切关注。

尾联“父老凋零多白发,犹闻仓葛大声呼。”通过描述年迈的父老们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他们对正义之声的呼唤,进一步深化了对关羽精神的颂扬。这里的“仓葛”可能是指古代的两位名医,这里借指对正义和道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能够保持正直、弘扬美德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关羽形象的赞美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精神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社会道德风尚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二十四日与社友往竹溪寺参谒关圣(其三)

南郊健步免扶筇,芳草迷离旧径封。

寺外新分一脉水,门前不见十围松!

山僧已死空禅室,远客重来动午钟。

且息尘缘谋住此,溪山是否肯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啸霞楼题壁(其一)

别墅枕城隅,荒城迹欲无。

天容收薄翳,秋色上平芜。

去国鸿离网,归山凤在笯。

时宜都不合,祗合灌园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啸霞楼题壁(其二)

楼对竹溪西,栏杆与竹齐。

好花多碍路,嘉树自成蹊。

岁月催人老,云烟入望迷。

窥园荆棘满,移此暂羁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与谢石秋、星楼、林湘畹、黄茂笙游冈山超峰寺中途遇雨(其一)

游憩超峰寺,登车日已曛。

暮天销薄霭,秋雨酿浓云。

老去思依佛,閒来欲与君。

西风吹断雁,拭泪拜孤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