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山居画面。首句“道场山前独鹤飞”,以孤独的白鹤飞翔在道场山前,暗示了环境的清寂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次句“山人山畔扃岩扉”,进一步刻画了山人(可能是指孙太初)隐居山中,关闭岩扉,远离尘世的生活。
“南屏十里昔喜占,菖蒲九花今恐稀”两句,回忆起往昔南屏十里之地菖蒲盛开的美好时光,如今恐怕已不多见,流露出对岁月变迁和人事凋零的感慨。
“孤坟应遣鬼神护,遗墨长共林泉依”表达了对亡者的怀念,认为孙太初的墓地虽孤,但仍有鬼神守护,他的墨迹将永远与山林泉石相伴,象征着他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最后两句“桐帽棕鞋不可见,白云一片时来归”,诗人想象孙太初的简朴生活用品已经难觅踪影,只有白云依旧,仿佛他那淡泊的灵魂回归自然,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孙太初生前生活的描绘和对亡者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