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一)

莺莺燕燕。摇荡春光懒。

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

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花似染。草如剪。

已是春强半。小鬟微盼。分付多情管。

痴騃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

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

怎向轻分散。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黄莺和燕子在春光中慵懒地飞舞。
时令接近清明,雨后初晴,柔美的云朵带来温暖的阳光。
醉人的红花沾湿了翠绿的叶子,春意浓郁却酿成了忧愁,花朵仿佛被染过,草地像被修剪过。
春天已过半,侍女微微期盼,期待着深情的管弦之乐。
她痴傻不懂忧愁,可能是因为还不习惯春天的消逝。
主人好客,应该会安排盛大的宴会,歌女敛眉,舞者身姿柔软。
难以忍受这轻易的离别。

注释

莺莺:黄莺。
燕燕:燕子。
摇荡:慵懒地飞舞。
清明:清明节。
雨初晴:雨后初晴。
娇云:柔美云朵。
醉红:醉人的红花。
翠:翠绿。
愁:忧愁。
春强半:春天已过半。
小鬟:侍女。
微盼:微微期盼。
痴騃:痴傻。
惯:习惯。
玳筵:豪华宴席。
歌眉敛:歌女敛眉。
舞腰软:舞者身姿柔软。
怎向:如何面对。
轻分散:轻易的离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莺燕穿梭在摇曳的春光中,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时节近清明"表明时间已接近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春雨初晴,云朵轻柔地在空中嬉戏,带来了一丝暖意。"醉红湿翠"则形容了春天万物复苏后的鲜活与生机,春意在这温馨的环境中酿成一种愁绪,这种愁绪如同花朵一般娇嫩而美丽。

"花似染"和"草如剪"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花草的鲜艳与精致描摹得淋漓尽致,似乎春天的色彩都被这细雨洗涤得更加鲜亮。"已是春强半"表明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在悄然流逝。

接下来的"小鬟微盼"和"分付多情管"则描绘了细致入微的情感转移,这里的"鬟"指的是发髻或头饰,而"盼"则是古代妇女所用的梳妆用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达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痴騃不知愁"表明诗人沉浸在这春日美景中,不自知其内心的忧愁,而"想怕晚、贪春未惯"则透露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一种担忧和不舍,似乎还没有习惯春光易逝的无常。

最后两句"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怎向轻分散"则是对主人热爱举办宴会、享受美好时光的一种期待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欢乐场景即将消逝的无奈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生活画卷,不仅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更深入地探讨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哀伤。

收录诗词(152)

石孝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 字:次仲
  • 籍贯:江西南昌
  • 生卒年:1166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其二)

月娥弄影当窗照。疑是巫山晓。芙蓉帐里睡魂惊。

浅拂轻匀犹恐、已天明。高楼未放梅花弄。

却就鸳衾拥。舞腰纤瘦不禁春。

恣意任郎撩乱、一梳云。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一)

醉寻芳草城头路。底事频凝伫。丽谯直下小层楼。

鸳瓦重重匀砌、几重愁。睡红颦翠春风面。

咫尺无由见。从教笑语落檐楹。

图得香闺依约、认郎声。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蝶恋花(其二)

寒卸园林春已透。红著溪梅,绿染前堤柳。

见个人人今感旧。引杯相属蒲塘酒。

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

明日马蹄浮野秀。柳颦梅惨空回首。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一)

别后相思无限忆。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