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代创作的,名为《疑梦》。从诗中可以看出,王维通过这四句话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宠辱、喜悲恩怨的一种超脱态度。他劝诫自己和读者,不要被世间的荣辱所动摇,不要计较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首句“莫惊宠辱空忧喜”表达了对待名利得失持平常心的态度。宠辱,指的是荣誉和羞辱;空忧喜,则是说不要因外界之事而产生无谓的忧愁与快乐。
第二句“莫计恩雠浪苦辛”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待人间恩怨要有超然的心态。恩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恩爱和怨恨;浪苦辛,则是说不要在这方面浪费自己的精力去计较。
第三句“黄帝孔丘何处问?”则引出了古代圣贤黄帝和孔子,用来象征着道德和智慧的最高境界。诗人通过提问,似乎是在询问这些圣贤在哪里,也许是想寻求他们的智慧来指导自己如何看待世间万象。
最后一句“安知不是梦中身?”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质疑。诗人通过这种哲理,暗示了凡事如梦的佛学思想,也可能是在提醒自己和读者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要被世间的幻象所迷惑。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深邃的生命观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不详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相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
贳得新丰酒,复闻秦女筝。
柳条疏客舍,槐叶下秋城。
语笑且为乐,吾将达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