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探梅超山,吊吴仓颉墓。适方寒雨,景物萧寥,感往伤今,因成此解。时新历二十三年二月中也

树逐飙轮,苔侵雨笠,望里疏林轻雾。

片石三生,孤云一握,悽怀懒共僧语。

似贺老升仙后,稽山自来去。向谁诉。

舞回风、巧翻妆额,愁荏苒、佳约翠禽轻误。

芳讯断江南,怕一枝、萦恨终古。

岭雪凄清,尽参横、宵漏未曙。

甚红英数点,恨锁江城归路。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探梅超山与吊吴仓颉墓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词人通过“树逐飙轮,苔侵雨笠”这样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同时“片石三生,孤云一握”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下来,“似贺老升仙后,稽山自来去”,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向谁诉”一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舞回风、巧翻妆额,愁荏苒、佳约翠禽轻误”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接着,“芳讯断江南,怕一枝、萦恨终古”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岭雪凄清,尽参横、宵漏未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暗示着夜深人静,万物皆寂。而“甚红英数点,恨锁江城归路”则以红花点缀的江城,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郁与对归途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题林子有词集

喜词仙未老,依前是,旧风神。

想荒径幽寻,轻藤独倚,调逸腔新。烟云。

几番过眼,剩沧江、一卧寄閒身。

散发扁舟弄晚,扶头小阁留春。淞滨。吟望共朝昏。

歌酒忆逡巡。问山川满目,鸟心花泪,多少愁痕。

殷勤。昔狂漫理,尽弥天、哀感付清尊。

惆怅旗亭唱罢,可堪急管重陈。

形式:

水调歌头.去岁重九扫叶楼盛集,纕蘅为拈鉴字韵,久而未就,兹乃补作一词。晏叔原所谓殷勤理旧狂也

此叶可勿扫,留待款重阳。

美人迢递秋水,露白更葭苍。

百辈推排欲尽,万古消沈向此,醉睡复何乡。

篱菊亦憔悴,弄影一丝黄。济无楫,飞无羽,渡无梁。

一楼突兀眼底,诗界尚金汤。

稍喜群贤毕至,非我佳人莫解,九辨费篇章。

寄谢旧时雁,寥廓已高翔。

形式: 押[阳]韵

鹧鸪天.报载六月三日宝山邵慰祖于赴宁波舟中投海死,留遗诗三联,中有云:前程放眼如长夜,往事回头等逝波。余诵而悲之,为足成此词

谁向西风护败荷。愁红怨绿梦中过。

前程放眼如长夜,往事回头等逝波。

山欲睡,水添涡。不成沈醉已蹉跎。

刹那中有无穷世,且拨寒灰付放歌。

形式:

浣溪纱.题高奇峰、张幼华、何漆园合画木棉藤萝翠鸟,为黎工佽作

势压扶桑大海东。江山生色气葱茏。

谁云此树不英雄。

待斩葛藤除众蔽,更栽萌蘖兆新功。

羽毛自惜意何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