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抵名儒,岂患穷匮。大抵外物,岂在侥冀。
学成道尊,富贵自至。不学空虚,非惟自愧。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吴芾的作品,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内在修养和德行积累的观念。开篇“大抵名儒,岂患穷匮”表明真正的儒学之道不应忧虑物质的贫乏,因为其价值超越于物质层面;“大抵外物,岂在侥冀”则进一步指出对待外界事务应当持平常心,不必过分期待或担忧。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学成道尊,富贵自至”表达了一种信念,即真正学有所成、达到德行高尚的人,自然而然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物质上的丰厚。最后,“不学空虚,非惟自愧”则是对那些没有修养、空有一副好听话语的人的一种批评,认为这样的人除了感到羞愧之外别无所获。
总体来看,这首诗旨在劝勉读者重视内心的修养和学问,不应过分追求物质或虚名。通过对儒家思想的传达,诗人鼓励人们应当致力于真实的知识与道德的提升,而不是空谈或者贪图外在的荣华富贵。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奈何人性,易流难久。才及长成,即求配耦。
稍得其资,复营南亩。自暴自弃,有同游手。
士农工商,古有四民。惟儒最贵,但患非真。
诚能力学,进必有因。傥或中辍,岂能为人。
翩翩归鸟,亦已倦飞。平林在望,非此曷依。
是用敛翮,一意来归。世网虽密,容或我遗。
翩翩归鸟,投宿深林。岂无所择,相彼遥岑。
厥有嘉树,可以托心。虽逢赫日,终贮清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