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七恨(其五)笛

伶伦截竹才过尺,一吹能裂苍崖石。

况复声闻折杨柳,对此令人多感激。

中宵无人万籁静,天上残星犹历历,吁嗟恨尔之秋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秋宵七恨(其五)笛》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秋夜画面。诗人以伶伦(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大师)吹奏的竹笛为引子,赞美了笛声的穿透力,说它能穿透一尺长的竹子,甚至能震裂坚硬的苍崖石。接着,他描述了笛声中传出的折杨柳曲调,引发了听者深深的感慨和情感共鸣。

诗人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只有笛声在万籁俱寂中回荡,天上的残星也仿佛被这笛声所吸引,清晰可见。最后,诗人发出叹息,表达了对秋笛的深深遗憾和哀愁,可能是因为笛声勾起了他对某种失落或远方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笛声的感人力量,以及诗人借笛声寄托的情感。

收录诗词(483)

李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宵七恨(其六)蛩

疾雷鸣夏风鸣冬,秋来鸣者难为容。

露寒九月入床下,啾啾唧唧群相从。

十回归梦九回断,起坐积愤填心胸,吁嗟恨尔之秋蛩。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秋宵七恨(其七)雁

洞庭波寒秋影乱,几回相失声相唤。

草木黄落始来宾,颇似人生系微宦。

数年寄书长不达,应负冥冥在霄汉,吁嗟恨尔之秋雁。

形式: 古风

赠蔡正伯二十六句

石井田边读书处,好山绕屋青无数。

寻常俗客不到门,自得平生隐居趣。

中山蔡君清有馀,拄杖冲寒忽相遇。

升堂磬折延上座,挥麈悬河发谈助。

酌君射洪之渌酒,煨以岷山之紫芋。

取琴为我弹赤璧,如此英雄大江去。

起看星斗光阑干,天风萧萧袭衣屦。

方今四海频戈鋋,与君飘蓬同旅寓。

藤床对月谈未了,清晨告别何匆遽。

惜君岂不苦挽留,肯伴山间白云住。

岂无鲍叔知管仲,亦有陈蕃下徐孺。

临分握手情依依,聊复挥毫赋长句。

君能别后重相寻,记取门前两槐树。

形式: 古风

徐君德裕挽歌

徐君先裔中山人,作令来字花溪民。

至元年间一大治,百里蔼蔼桑麻春。

只今相去百馀载,甘棠不伐怀其仁。

乃知作善天降祯,衣冠后代何振振。

其孙德裕才卓荦,壮年谈笑红莲幕。

逸气棱棱万里驹,高怀矫矫层霄鹤。

晚节无心向朝市,自识山林有真乐。

杜门不复趋权豪,竟与时流如枘凿。

忽朝议事忤乡童,铄金织具婴其凶。

凤阳阅岁殁王事,长淮浪险多蛟龙。

游魂欲归道路远,梧桐叶底随秋风。

有子积愤填心胸,昼夜号泣呼苍穹。

几回顿绝欲俱死,身着麻衣走千里。

哀声欲断楚山云,血泪应添楚江水。

艰难收骨归故乡,思欲与亲雪其耻。

一日思亲十二时,夜卧慈颜梦魂里。

卧薪尝胆仇不忘,绣衣持节来东方。

挥强扶弱问民苦,白笔凛凛飞秋霜。

亲仇从此获一雪,魑魅魍魉何由藏。

长涂赫日屋埃黄,行行械系投边方。

乡中耆旧皆叹息,徐家孝子真难得。

老夫闻之亦喜舞,为写长歌相劝激。

我歌不独誇乡闾,要使观风达宸极。

君不见孝子即忠臣,会见簪缨继前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