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杂题.月华阁

依稀瑶径通云隙,藓石模糊数千尺。

昂者如飞俯者驰,叠叠寒空翠光滴。

影高中逗日月辉,阴助草灵春不识。

王屋壶中体浅深,来者增添爱山僻。

有人隐几每忘饥,姓名自愧樊中客。

结庐纵拟续琴歌,却忆猿惊旧山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华阁周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首句“依稀瑶径通云隙”,以“瑶径”形容通往山顶的小路,仿佛是用瑶石铺成,穿过云层,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着,“藓石模糊数千尺”则进一步描绘了路途的蜿蜒曲折,以及沿途长满青苔的石头,给读者带来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昂者如飞俯者驰,叠叠寒空翠光滴”两句,运用动态的意象,将山石比作飞翔和奔驰的动物,生动地表现了山势的起伏变化。同时,“寒空翠光滴”则描绘了山间清冷的空气与翠绿的植被相互映衬,仿佛翠色从空中滴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影高中逗日月辉,阴助草灵春不识”两句,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了山林中的时间流逝与季节更替。阳光透过树梢,与山影交织,仿佛在与日月对话;而山阴之处,草木似乎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即使在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王屋壶中体浅深,来者增添爱山僻”两句,借用了道家文化中的“壶中天地”概念,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无限向往与探索。无论是初访者还是常客,都对这远离尘嚣的山林充满了深深的热爱。

最后,“有人隐几每忘饥,姓名自愧樊中客。结庐纵拟续琴歌,却忆猿惊旧山侧。”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他或许在山中读书、弹琴,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但心中仍怀念着往昔山林中的猿猴,以及那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山林。这种对自然的深情与对过往的回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华阁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0)

李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慧聚杂题.东斋

峭绝山根野水旁,栏干瞰水有山房。

鱼藏似识秋风冷,僧睡那知世路忙。

金磬一声清恋竹,石矶数级碧皴霜。

耻罍未忍轻归去,班嗣垂纶此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慧聚杂题.又依向主簿韵

鹭飞万顷碧光中,楚楚缁庐枕水穷。

事外有缘三径邃,眼前无碍九霄通。

转山僧道筇携雨,载月渔归席挂风。

一切世间虚幻事,隔堤请看数枝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慧聚杂题.岩阴堂

寒帚高悬绝点埃,贮藏秋色枕山隈。

僧眠石室衣生雾,客步莎庭迹印苔。

占竹鸳雏容得老,采花蜂蝶枉教来。

澄怀观道如痴者,兀坐忘归忽自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慧聚杂题.慧照堂

眼亦不碌碌,耳亦不碌碌。

云外野鸣幽,霜中岁寒绿。

何必面南山,真理明明足。

客问慧照名,僧拈一枝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