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人草堂

九陇山人文父后,心闲身健两谁如。

玉函经外传奇诀,画戟门前创隐居。

入鼎灵丹黄似橘,隔墙凡境臭如帤。

何时再到高楠下,倚遍清阴听道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九陇山中,人文荟萃,父辈之后,谁能比得上他的心境悠闲、身体康健。
除了玉函经,他还掌握着不为人知的秘籍,选择在画戟门前隐居生活。
炼制的仙丹色泽如黄橘,而世俗的环境则散发着如同布巾般的浊气。
不知何时能再次来到这高楠树下,倚靠在树荫下聆听道家的教诲。

注释

九陇山:地名,可能指代一个文化或道教氛围浓厚的地方。
人文父后:指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长辈。
玉函经:古代典籍,可能含有神秘或修行的内容。
画戟门前:形容隐居之地,可能有象征性的防御或宁静的意象。
灵丹:指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或修行成果。
隔墙凡境:比喻世俗世界,与隐居处形成对比。
高楠:可能是一种高大且阴凉的树,象征清静。
道书:指道教的典籍或教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隐逸生活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九陇山人文父后,心闲身健两谁如",表明诗人在九陇山下定居,与古代圣贤相比,其内心之宁静与身体之健康可谓难得。

接着"玉函经外传奇诀,画戟门前创隐居"一句,则是说诗人研读经典以外的神奇故事,并在精美的戟门前构筑自己的隐居生活。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之境界的向往。

"入鼎灵丹黄似橘,隔墙凡境臭如帷"一句,通过炼丹和尝试灵药来比喻诗人的修行过程,以及他对于世俗尘嚣的鄙视。黄色的灵丹象征着智慧与成就,而“臭如帷”则形容了对凡俗生活的轻蔑。

"何时再到高楠下,倚遍清阴听道书"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返自然之中,坐在高大树木下的清凉阴影里聆听道家经典。这里传递出一种对于精神修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嚣、融入自然之中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运判南园瞻民阁

青都高与紫霄通,独此危栏望不穷。

万岭过云秋色里,一峰擎雪夕阳中。

檐楹晓落天仓月,窗户晴吹石阙风。

民吏安闲财赋足,管弦时复在层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闲乐

昼睡忽过午,好风吹竹床。

溪云生薄暮,山雨送微凉。

粉裛衣裳润,兰薰簟席香。

归来闲且乐,多谢墨君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闲居秋日书事

秋雨晚萧萧,端居闲寂寥。

雀饥争朽穗,蝉病落寒条。

云过茶烟没,风归砚水摇。

惟当䛏图史,闲日底能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闲居院上方晚景

绕岩萦谷到禅扃,更上危颠最上亭。

风搅乱鸦盘古木,雨催群鹭下寒汀。

秋田沟垄如棋局,晚岫峰峦若画屏。

诗已就成终夕去,远村灯火一星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