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帝资阴德,吾皇仰母慈。
盛仪犹浣服,新乐在含饴。
玉册将增庆,椒庭遽共悲。
忧勤终损寿,天道果难知。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炎创作的《太上皇后挽诗(其二)》。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之情和深沉的怀念。在古典文学中,"挽诗"一词通常指的是悼亡者而作的诗歌,而这首诗则是为逝去的太上皇后所写。
首句“大帝资阴德”,意在表达对已故君主或尊长之德行的赞颂与怀念。“资”字暗示了一种深厚和积累,"阴德"则是古人常用来形容先人生前恩泽深厚的词语。紧接着,“吾皇仰母慈”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的崇敬之情,通过“仰慈”的动作,传递出一种子孙后代对祖宗尊长无尽的怀念与崇拜。
中间两句“盛仪犹浣服,新乐在含饴”,则描绘了一种生者和逝者的情感交织。"盛仪"指的是隆重的丧礼,这里用了“犹”字,表明诗人对这些仪式的记忆还很鲜活;而"浣服"则是古时丧葬中为亡者穿上的衣物,象征着生者对逝者的依恋。紧接着,“新乐在含饴”,这里的“新乐”可能指的是丧葬后的一些仪式或祭祀活动,"含饴"则是形容哀伤之情,诗人通过这些活动试图以一种方式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然而,随后的两句“玉册将增庆,椒庭遽共悲”却转而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玉册"是皇帝颁布的诏书,这里"将增庆"可能指的是即将到来的某种庆典或喜事,但诗人却无法真正投入其中,因为心中充满了“椒庭共悲”的哀伤。"椒庭"往往用来形容皇宫,"遽共悲"则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的共同哀痛,这里可能是指整个朝廷对于逝者的哀悼。
末尾两句,“忧勤终损寿,天道果难知”,则是诗人深刻感悟到过度的忧虑和忙碌最终会消耗人的生命,而"天道"的奥秘却又难以捉摸。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哀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命运的深刻体悟。通过这两句,王炎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宿命感,即便是皇家贵胄也无法逃脱生老病死这一天道。
总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哀悼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感纤维和哲学思考。
不详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紫殿尊严地,黄图揖逊辰。
一言裨大策,万物赖深仁。
配极乾坤大,重轮日月新。
遽违天下养,氛祲掩钩陈。
揖逊承虞治,讴歌与启贤。
御图才五载,垂统可千年。
明有重离继,高居太极先。
四朝三内禅,盛美古无传。
亿兆方同庆,三宫洽孝慈。
坤舆俄㢮卫,天极遂缠悲。
共憾遗丹鼎,无由奉玉卮。
光辉终不熄,徽号日星垂。
弧矢能天授,诗书德日新。
中兴扶汉祚,内禅赞尧仁。
镂玉三朝庆,涂椒四世亲。
乘云今不返,垂白泣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