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眼医张子骥郎中

人生所有疾,万种皆眼病。

由眼不得明,故视有不正。

指白以为黑,远迩皆未定。

如何少医膜,遂失本来性。

今君有妙手,与世脱机阱。

病虽有多端,但以一理胜。

不须望奇功,药病自相应。

吾观世间物,唯眼为至净。

不容著纤毫,况复计少剩。

自古大医王,其治有捷径。

不能添汝明,但要除此症。

镜有尘则昏,尘本不在镜。

尘去镜自明,岂必与物竞。

皎洁玉壶冰,澄澈秋月莹。

坦然望长途,欲往不待倩。

其说甚易知,在汝听不听。

请君明其然,说法我已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赠眼医张子骥郎中》,通过探讨眼睛与视力的关系,以及对眼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医学和治疗的深刻理解。

诗中首先提到“人生所有疾,万种皆眼病”,指出眼睛问题在人类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接着,诗人描述了眼睛看不见事物的可能原因,包括视觉偏差、黑白分辨不清等,强调了视力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然后,诗人提出疑问:“如何少医膜,遂失本来性。”这句表达了对当时医疗手段有限的感慨,暗示了对眼医能够治愈眼疾的期待。接下来,诗人赞扬了眼医的高超技艺,称他们能“与世脱机阱”,即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比喻眼医如同解救陷入困境的人。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眼疾的多样性和治疗的统一性,认为尽管病症不同,但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都能得到改善。他鼓励人们相信药物与疾病之间的自然对应关系,并提醒读者,世间万物中,唯有眼睛最为纯净,不容许任何杂质的存在。

最后,诗人引用古代大医王的故事,强调了去除病症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增加视力。他以镜子为喻,说明了去除灰尘后,镜子会恢复清晰明亮,以此类比,去除眼疾后,视力自然会得到改善。诗人以“皎洁玉壶冰,澄澈秋月莹”描绘出理想中的视力状态,象征着光明、纯净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不仅赞美了眼医的医术,也传达了对于健康、纯净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送晁侍郎知抚州

与君相从四十载,老病昏昏君不怪。

交游大半在鬼录,一时辈行惟君在。

前年簪笔侍明光,论议风流传梗概。

迩来同住此荒城,笑语澜翻绝机械。

薄酒重寻他日盟,新诗未了平生债。

今君奉诏作邻郡,共喜朝廷有除拜。

定知惠政及斯民,一洗从来州郡隘。

瓮头春色早晚熟,远寄还须例沾丐。

为君试草德政碑,萧何自昔文无害。

形式: 古风

晁留台刘夫人挽诗三首(其一)

自昔闻诸父,文章汉两京。

风流传壸范,烜赫振家声。

睦族今无匹,能书旧得名。

如何江左郡,今日望铭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晁留台刘夫人挽诗三首(其二)

故家刘与魏,我亦忝姻亲。

久矣思前作,居然愧后尘。

遗芳接惇史,旧德见夫人。

怅望鹅湖路,新年草木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晁留台刘夫人挽诗三首(其三)

留台无恙日,乐善出诚心。

文采不复见,声名空至今。

半生资内助,三叹有遗音。

抚事思前辈,于谁觅断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