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丙辰九月十四夜,同素姊、实甫、紫荃两弟联句

灯火小红楼。未下帘钩。清风掠竹响飕飕。

何处凭栏人擪笛,句起新愁。萧瑟况经秋。

霜满枝头。年华奈与水同流。

明月易残花易谢,何计能留。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灯火阑珊的小红楼内,清风拂竹,笛声悠扬,引发愁绪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哀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灯火小红楼”,点出地点,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接着“未下帘钩”一句,暗示时间已晚,但室内仍未熄灯,人物活动尚未结束,为后续情感铺垫。

“清风掠竹响飕飕”描绘了秋夜之风穿过竹林的声音,既有清凉之意,也暗含秋意的萧瑟。紧接着,“何处凭栏人擪笛,句起新愁”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笛声响起,触动了在栏杆上凭眺之人的心弦,引发了新的愁绪。这里不仅写出了音乐的力量,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萧瑟况经秋”一句承上启下,点明了季节的更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接下来,“霜满枝头”更是直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霜白的枝头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增添了诗作的沧桑感。

“年华奈与水同流”一句,将时间比作流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最后,“明月易残花易谢,何计能留”两句,以明月和花朵的易逝,强调了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留住美好瞬间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深秋之夜的静谧与哀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8)

曹景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芝姊去后,忽忽不乐,谱此寄之

小阁灯明,琐窗人去,眼前事事凄清。

曾记前宵,联床细诉离情。那堪吟到伤心句。

泪模糊、惨绝临行。料如今,冷雨酸风,两地愁生。

沉沉玉漏更深矣,听凄声何处,云雁哀鸣。

欲讳情痴,人前强忍啼声。

明知憔悴原同调,转愁伊、比我飘零。

劝知心,努力加餐,好记丁宁。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苏幕遮.忆素芝姊

为多情,双眉蹙。记得当时、有个人如玉。

同倚小栏干一曲。对月联吟,还把新诗续。

到而今,愁万斛,无限酸心、独背人前哭。

不道清才多命薄。如此年华,撇我缘何速。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卜算子

明月照纱窗,可似当时景。

几度思量欲见君,没处寻君影。

独坐更无聊,掩上菱花镜。

只为思君不见君,添我恹恹病。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忆旧游.春日过素姊妆楼,见棠梨一树,触伤心为谱是解

正琐窗寂静,绣阁凄凉。触景酸辛。

和泪庭前立,便遗容如在,难替招魂。

一纸相思写出,悄向玉炉焚。

纵路隔幽明,寸心不断,离绪难论。思君。

渺何处,惹多少新愁,挨到黄昏。

未见伶俜影,剩棠梨一树,为写春痕。

怅煞谢娘去后,没个惜花人。

只独倚回栏,追思往日空怆神。

形式: 词牌: 忆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