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秋夜,所见之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联“独舸高秋动旅寒,晚怜旌节驻江干”,开篇即点明了独自乘舟于高秋时节,寒意袭人,傍晚时分,诗人怜悯地望着停泊在江边的旌节(可能指友人的船只),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情的氛围。
颔联“城迎月浪层层白,岸匝霜枫袅袅丹”进一步展开画面,月光下的波浪如层层白银,映照着江面;岸边的霜枫则红得如火,袅袅生烟,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秋夜的壮丽与静谧之美。
颈联“夜玉光留居士里,沙鸥眠傍使君滩”转而描写夜晚的宁静,玉一般的月光似乎停留在某个隐居者的住所,沙洲上的鸥鸟则安然入睡,与使君(泛指官员)的滩岸相邻,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尾联“不缘病卧妨尊酒,秉烛常陪挹渚兰”表达了诗人虽因病未能与友人共饮,但仍然愿意在夜晚点燃蜡烛,陪伴友人,共同欣赏江边的兰花,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江边的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明末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