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咏老知县

照蔀辉辉碧夜光,贫儿那复苦悲凉。

得鱼始信筌无用,斲垩终期鼻不伤。

我类槁苗犹欠雨,君同脩竹饱经霜。

诗成病眼昏加涩,欲写还忧细作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明亮的光辉照亮了夜晚,贫穷的孩子不再感到悲凉。
捕到鱼后才相信捕鱼的工具无用,雕刻时期待不会伤害鼻子。
我如同干枯的草木急需雨水滋润,你像修长的竹子已饱受风霜。
诗作完成,病眼更加昏花且涩痛,想书写又怕字迹太细难以辨认。

注释

照蔀:照亮。
辉辉:明亮的样子。
碧夜光:明亮的夜色。
贫儿:贫穷的孩子。
那复:不再。
苦悲凉:感到悲凉。
得鱼:捕到鱼。
始信:才相信。
筌:捕鱼的工具。
无用:无用处。
斲垩:雕刻。
期:期待。
鼻不伤:不会伤害鼻子。
我类:我如同。
槁苗:干枯的草木。
犹欠:尚且欠缺。
雨:雨水。
君同:你像。
脩竹:修长的竹子。
饱经霜:饱受风霜。
诗成:诗作完成。
病眼:病弱的眼睛。
昏加涩:更加昏花且涩痛。
欲写:想要书写。
还忧:又担心。
细作行:字迹太细难以辨认。

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是一首表达乡村生活困苦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作品。诗人通过“照蔀辉辉碧夜光”设置了一个清冷的夜晚场景,接着“贫儿那复苦悲凉”展现了自己贫穷孤独的处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得鱼始信筌无用”,这里诗人用打鱼不成,反而损坏了渔网来比喻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这种无奈和失望的心情在乡村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紧接着的“斲垩终期鼻不伤”则是在说尽管遭遇挫折,但心志仍旧坚定,未受到摧毁。

“我类槁苗犹欠雨”,诗人将自己比作干枯的幼苗,依然在期待着滋润之雨,这里隐喻了对友情的渴望和期待。随后的“君同脩竹饱经霜”则是说你像经过严寒仍能屹立不倒的竹子一样坚韧,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赞赏与信任。

最后,“诗成病眼昏加涩,欲写还忧细作行”则是在说诗歌完成时自己因为过度用眼而感到眼睛疲劳,但依然在担心自己的作品是否完美。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焦虑和对友人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它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心声,也是那个时代下众多士人共同的情感写照。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张彦智中秋对月

万里青天霁色开,嫦娥驾玉上云来。

楼中胜饮八仙聚,物外清谈三语该。

空翠水光争滉漾,漏声钟韵共徘徊。

秋盘应爱金樱好,红抺佳人醉里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张彦智对雪

雪山何处觅瞿昙,压尽江南瘴与岚。

待伴可堪风作党,交光应喜月成三。

濯巾漉酒供杯勺,涉笔联诗尚笑谈。

柳絮自今轻谢句,使君才气擅东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和李难老

半生场屋弄朱衣,犹喜春来破白归。

同辈交游惟我拙,一时人物似君稀。

风神要在山庭峻,辞吐初疑锯屑飞。

州县未应淹骥足,钓名谁羡子陵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沈次韩秋日雨后督子厚报

江槛连朝雨,山斋昨夜凉。

不知新稻熟,深怪晚炊香。

得句君应喜,闻风我漫狂。

绣溪行乐处,云水几千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