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蝉曲

黄莺紫燕寂无喧,新声最好是闻蝉。

栖烟初噪如喧籥,吸露才停似断弦。

乍向风前闻杳袅,营营嘈嘈鸣不了。

断续能牵客梦长,凄凉解动羁愁早。

一番蜕脱已身轻,最是居高韵更清。

莫道转丸秽壤底,冠騑还比侍臣荣。

长乐宫中百鸟静,十二帘开漏方永。

忽向上林翻下苑,多少蛾眉倚阑听。

隋堤千树柳如烟,无情偏向夕阳天。

切切自将亡国恨,凄凄欲共路人言。

蝉声到处何曾别,人心听来有悲悦。

何如一枕北窗眠,喧寂都忘闻见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张羽的《听蝉曲》描绘了夏日蝉鸣的生动画面。首句“黄莺紫燕寂无喧”以宁静的环境衬托出蝉鸣的独特,"新声最好是闻蝉"点明主题。接下来,诗人细致刻画蝉鸣之声,从“栖烟初噪如喧籥”到“吸露才停似断弦”,形象地展现了蝉鸣的起伏变化。

“乍向风前闻杳袅,营营嘈嘈鸣不了”进一步描绘蝉鸣的连续不断,仿佛能引人入梦,触动旅人的思乡之情。“一番蜕脱已身轻,最是居高韵更清”赞美蝉的脱胎换骨和高洁之音,暗示其象征意义。

“莫道转丸秽壤底,冠騑还比侍臣荣”借蝉鸣表达对官场浮沉的感慨,蝉虽处低位,其鸣声却如同侍臣的荣耀。接下来,诗人通过“长乐宫中百鸟静”与“上林翻下苑”的对比,展现出宫廷内外的不同氛围,蝉鸣成为宫中妃嫔们倾听的对象。

最后,“隋堤千树柳如烟,无情偏向夕阳天”以隋堤垂柳和夕阳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蝉声似乎带着亡国之恨,又像是与路人诉说哀愁。全诗以“蝉声到处何曾别,人心听来有悲悦”收束,表达出蝉鸣引发的复杂情感,以及诗人对喧嚣与寂静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听蝉曲》是一首以蝉鸣为线索,寓言人生的诗篇,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世事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朴树歌

山前古木不知年,婆娑黛色上参天。

霜柯反足斗龙虎,偃盖倒影鸣蜩蝉。

绿叶参差有生意,中间孔穴萃虫蚁。

上枝杳杳横苍云,下根落落穿厚地。

树傍古庙祀土神,人来酹酒浇树根。

但愿神灵长血食,树木与人终古存。

村中老人长孙子,自言此树多年纪。

忆作儿童上树时,今见根柯已如此。

曾经丧乱见太平,几遇斧斤还不死。

山僧爱此来诛茅,盘郁苍翠当檐拗。

待余六月携床至,卧听南风鸣海涛。

形式: 古风

踏水车谣

田舍生涯在田里,家家种苗始云已。

俄惊五月雨沉淫,一夜前溪半篙水。

苗头出水青幽幽,只恐飘零随水流。

不辞踏车朝复暮,但愿皇天雨即休。

前来秋夏重漂没,禾黍纷纭满阡陌。

倾家负债偿王租,卒岁无衣更无食。

共君努力莫下车,雨声若止车声息。

君不见东家妻,前年换米向湖西。

至今破屋风兼雨,夜夜孤儿床下啼。

形式: 古风

戴山迎送神曲

山苍苍兮多木,横绝四野兮下无麓。

憋远望兮登高,神不来兮劳予。

目煦煦兮雅雅,灵修俨兮纷来御。

胡不来兮夷犹,将谁须兮远者。

芳莫芳兮涧有萍,洁莫洁兮卣之清。

云为盖兮霓为旌,神之来兮山冥冥。

绛阙兮朱堂,冠余山兮神所宫。

神之愉兮既降,翩龙驾兮云中。

屡舞兮仙仙,纷进拜兮庭前。

灵夭姣兮好服,神弗言兮意已传。

牲不实兮酒不旨,将淹神兮神安止。

神弗止兮福遗我,事夫君兮长无已。

形式: 古风

余将军篆书拓本歌

余将军,守舒州。

舒州之城大如砺,长江西来绕城流。

贼船如云压城破,将军提剑城头坐。

剑未动,虏已奔,鲸鲵蔽江江为浑。

孤军六年二百战,王师不来城自存。

无兵犹足战,无食安可支?

岂无爱妾与爱马,杀之不解壮士饥。

力尽矢竭将奚为?仓皇絺舌骂不已。

义士千人同日死,只今还有尽忠池,碧血清泠化为水。

将军持节东州时,作此篆书形崛奇。

妙墨已随神物化,好事当时临得之。

虽非其真意独在,垂金屈玉蟠蛟螭。

我拜重是忠臣迹,秦相虽古其人非。呜呼!

将军此书配者谁?请君摩取浯溪石上中兴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