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诗(其二)李孙宸伯襄

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

贤哉李伯襄,矫矫拔俗姿。

弱岁事文艺,振藻何陆离。

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

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

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

寥寥斯人徒,晤言得心期。

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

勖哉同心人,千载无遐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名为《三子诗(其二)》。诗中赞美了李伯襄的才华与品德,以及他对文艺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越。

诗开篇即点出“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表达了对古代高雅文学作品的怀念,同时也肯定了当代仍有如李伯襄这样的文人墨客,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学的精神。接着,诗人描绘了李伯襄的出众气质和年轻时对文艺的热忱,“振藻何陆离”形象地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风采。

“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赞扬了李伯襄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名声如同飞翔的风一般迅速传播开来。随后,诗人通过“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这一句,表达了对李伯襄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敬仰之情。

“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则揭示了李伯襄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更注重内心的和谐与精神的自由。最后,“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运用象征手法,以松柏比喻李伯襄坚韧不屈的品格,零露则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李伯襄精神永存的祝愿。

全诗通过对李伯襄个人品质和艺术成就的赞美,展现了对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文人形象的向往。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子诗(其三)戴王言公纶

青青泽中兰,惠风扬其芬。

采之欲遗谁,赠此平生亲。

彼羡清扬子,苦心良独存。

避迹离城市,江湖修且深。

一朝相倾盖,高谊何崚嶒。

古道以相勖,会心听其真。

令德式金玉,高辞淩青云。

孤标挺群英,绝代披荆榛。

文绣岂不贵,而乃非所任。

洋洋大国风,千秋有遗音。

形式: 古风

五仄体寄何似公

向夕不得志,仗剑倚落日。

地僻过客少,径冷藓迹密。

白露下野草,岁序自倏忽。

感此怆五内,有美意不怿。

念子久不至,慷慨咏远室。

所契在沥胆,岂曰著与述。

一壑幸独保,把臂岂自失。

形式: 古风

山中行

回蹊荡长风,寥廓望北堰。

天寒归鸟疾,日落苍山远。

青蝇冷依袖,欲拂冻恐损。

阴阳不可测,节序漫相转。

相逢山中人,为我叹一饭。

今年春夏间,苦潦秋复旱。

桑条淫雨烂,十蚕九无茧。

山田既已薄,毒日秋似剪。

比来自入冬,百忧尚不阐。

积阴动连月,日影屡惊犬。

嗷嗷望邻里,有金不得遣。

一炬亦已适,妻子恐不免。

门前吏何怒,民事良独蹇。

群盗日纵横,海上纷席捲。

小人担石蓄,输转敢自晚。

贫家忍饥寒,豪家侈欢宴。

百金买歌舞,千金作迎饯。

余生苦不早,身老百计舛。

井枯饮亦少,况乃希饱暖。

闻君多悲心,此意为一展。

立谈未及毕,泪下气欲殄。

所言虽不一,此语终滚滚。

退为山中行,狼藉寄孤恳。

形式: 古风

初春

云日照清晨,晓风散微和。

流光荡林薄,春鸟鸣相过。

修鳞跃清池,青丝变垂萝。

幽人挟瑶瑟,顾影弹且歌。

白石激新流,南山高峨峨。

上有千岁苓,日夜仙人锄。

愿为云中鹤,双飞淩紫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