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善堂

君不见遗子韦侯只一经,相门出相那在金满籯。

又不见燕山教子以义方,灵椿老去五枝丹桂芳。

破散钱堆一百屋,紫微不愿有子如窟郎。

陷为天下轻薄子,伏波不愿有子学季良。

身前身后事茫茫,我恤我躬犹未遑。

长把贤愚挂怀抱,请看积善之家遗善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名为《遗善堂》。诗中运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和比喻,旨在探讨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的关系,以及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句“君不见遗子韦侯只一经”,借用韦家的故事,强调了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性。韦家虽非富贵之家,却因重视教育,得以出仕为官,体现了知识的力量。

接着,“相门出相那在金满籯”一句,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对家族兴盛的影响,指出真正的财富是人才和智慧,而非金银财宝。

“又不见燕山教子以义方,灵椿老去五枝丹桂芳”则以燕山之例,说明了以正直之道教育子女,家族将繁盛昌盛,如同老树开花,子孙满堂。

“破散钱堆一百屋,紫微不愿有子如窟郎”两句,对比了金钱堆积与道德品质的差异,表达了紫微星不愿其子成为贪婪、不道德之人,强调了精神财富远胜物质财富。

“陷为天下轻薄子,伏波不愿有子学季良”则通过反面例子,警示子女不可学那些轻浮、不忠之人,伏波星希望其子能学习忠诚、勇敢的品质。

最后,“身前身后事茫茫,我恤我躬犹未遑。长把贤愚挂怀抱,请看积善之家遗善堂”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后代教育的深思熟虑。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后代,使他们成为贤良之人,留下善行的家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家庭教育、个人品德与家族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赠出家张翔卿

大袖斜襟粗布袍,髻丫撑似弥明高。

滑稽自谓世可玩,清净不守形徒劳。

百年光景已强半,容易便把青春抛。

欲向蓬壶寻福地,柰何龙伯钓后负山无海鳌。

欲驾天风朝帝阙,柰何巫阳去后九虎守关牢。

养生未获一溉力,那忍遽绝平生交。

但令造物哀正直,岂肯屈曲从仙巢。

留侯学道欲轻举,尚且强食扶金刀。

安期当年本策士,意气直谒扛鼎豪。

平地作仙亦不恶,或恐上界官府名难逃。

君不见醉吟居士不归海上山,又不见昌黎先生屈曲自世閒。

况非出尘风骨羽化难,夜叉白日守天关。

黄庭正恐坐误读,铁锁纵垂那可攀。

我笑学仙王屋著道冠,只待河南李侯脱去然后还。

形式: 古风

筹堂燕

阴阴池馆落花泥,出入通家独见知。

曾遭江上淘河嚇,又被巢边野雀欺。

且欺且嚇亦不恶,柰有鼠辈窥其儿。

儿方在卵卵何危,哀鸣若诉奚胜悲。

主人能得腹中事,百计护持彼毒无所施。

羽毛养就刀剪齐,雄雌相随引雏飞。

寻常百姓家,汝巢非汝宜。

春兮来,秋兮归,莫忘乌衣巷里时。

形式: 古风

赵倅司马山谢雨

去岁不雨民忧深,愆阳亢甚多伏阴。

冥冥造物岂难料,感以至诚神所歆。

我公默祷若响应,出岫谁谓云无心。

天瓢疑是池中水,三日以往皆为霖。

淋漓元气满人望,解愠何止薰风琴。

家家豚酒乐丰岁,空山鼎沸箫鼓音。

春祈秋报有常典,仰荷灵贶如桑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四舍人生日

骥之子,凤之雏,精彩丰容美且都。

年至十二三,头角己异同队鱼。

积善之家庆有馀,掌中幸得双明珠。

定知他日必充闾,不妨更读古人书。

绛帐先生当今之范模,步亦步,趋亦趋,执经北面预先讲唐虞。

明主何尝不用儒,相门出相文可无。

岂独手撚金仆姑,能骑生马驹,然后称为大丈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