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沙赞头陀

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翻译

世俗的险阻如同千万座山峦重重叠叠,一旦说出真言,就能立刻摧毁那些障碍。
在某些寂静无人的夜晚,明亮的月亮照亮大地,我独自面对昭潭,制服那作恶的龙。

注释

外道:指非正统或错误的信仰和行为。
邪山:比喻世俗的困难和障碍。
真言:指具有强大力量的真理或咒语。
摧峰:摧毁障碍或难关。
明月:象征光明和智慧。
昭潭:可能指清澈的湖或潭,也暗喻内心的平静之地。
制恶龙:制服邪恶的力量或敌人。

鉴赏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朝创作的,名为《赠长沙赞头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佛学思想和个人修行境界的诗句。

“外道邪山千万重”一句,通过对比外道(非正统佛教之道)的艰难险阻,来形象地描绘出追求真理的不易。这里的“邪山”暗喻世间迷惑和错误的道路,而“千万重”则强调了这种道路的复杂与困难。

“真言一发尽摧峰”这句,表达了一旦获得真知(即佛教中的正见),就能轻易击碎外道的种种障碍。这里的“真言”指的是佛法或者是对真理的直接体验,而“尽摧峰”则象征着真理力量的无敌与破除一切迷惑。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深入修行的境界。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只有明月相伴,独自一人前往名为昭潭的地方去降服邪恶之物(这里比喻为“制恶龙”)。这段描述传达了诗人超凡脱俗、勇于面对并克服内心与外界挑战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佛学素养,也透露出了他个人对于追求真理和精神修炼的执着与热情。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魏宫词二首(其一)

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

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魏宫词二首(其二)

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

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