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庙

怀沙一死固堪伤,千载修名实未亡。

举国无人君不悟,斯文有幸日争光。

谗言枉以艾萧恶,正论终归兰芷香。

解印欲辞罗水去,祇倾罗水奠离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为屈原投江自尽实在令人悲痛,千百年来他的高尚名声并未消亡。
全国上下无人理解君王,文人贤士的美德在日复一日中发扬光大。
恶意的诽谤如同艾草和萧条,终究无法掩盖公正言论的芬芳。
他解下官印准备离开,只在罗水边设宴以酒祭奠离别之情。

注释

怀沙:指《楚辞·九歌·怀沙》, 屈原的作品。
固:本来。
堪:值得。
伤:悲伤。
修名:美好的名声。
亡:消失。
举国:全国上下。
君:君王。
悟:理解。
斯文:指有教养的人,这里特指文人。
幸:幸运。
争光:发扬光大。
谗言:恶意的诽谤。
枉:无端。
艾萧:比喻不幸或困苦。
恶:恶劣。
正论:公正的言论。
兰芷:兰花和白芷,象征高洁。
香:芬芳。
解印:解下官印。
辞:告别。
罗水:地名,可能指湘江(古人常以湘水代指屈原)。
奠:祭奠。
离觞:离别之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希鄂所作的《汨罗庙》,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首句"怀沙一死固堪伤"直接触及了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剧,流露出哀伤之情。接着,诗人认为屈原的美德和声誉虽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千载修名实未亡",强调了他的精神永存。

"举国无人君不悟"一句揭示了屈原悲剧的深层原因,即君王未能理解他的忠贞与智慧。然而,诗人认为这种困境反而让屈原的文学成就得以彰显,"斯文有幸日争光",表明了屈原的作品在后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谗言枉以艾萧恶,正论终归兰芷香",通过对比,赞美了屈原的清白和正直,即使遭受诽谤,其人格如兰芷般芬芳,真理终将被时间证明。

最后,诗人想象屈原解印离去的情景,"解印欲辞罗水去",并以"祇倾罗水奠离觞"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凭吊,以酒祭奠,寄托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对屈原的评价既惋惜又敬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崇高的文化情怀。

收录诗词(2)

赵希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陵题咏

怅望銮舆不复还,令人疑尽九疑山。

朱弦一断南风操,粉泪长留楚竹斑。

往事悠悠流水去,空祠寂寂暮云闲。

客情吊古多悲恨,趣理归舟溯碧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白鹭

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占渔矶。

稻田水浅鱼能几,莫被泥沙污雪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句(其一)

野屋往来少,春云晴雨多。

形式: 押[歌]韵

迎飨送神歌

陶峰耸兮髻而蓝,萦二水兮秋月环。

云栋起兮郁松关,侯兮归来乐且閒。

肆维牲兮酾为醴,达馨香兮荐嘉旨。

侯不我吐兮心则喜,岁岁春秋兮受多祉。

云旗骛兮跄跄,玉虬驾兮飙之扬。

侯虽往兮终返故乡,欲雨则雨兮旸则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