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齐天乐·重九游雨花台》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词人吕惠如所作,描绘了重阳节时游览雨花台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词中以“连呼酒上荒台去”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荒台之上,诗人呼酒自饮,借酒浇愁,诗心飞扬,仿佛要与山岩、峰峦对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一抹斜阳,满城烟霭,万柳垂垂低首”,夕阳余晖洒落,烟雾缭绕,万柳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鞠花开否。正剪出金英,雁风吹透”,菊花是否开放,金黄的花朵在雁风中摇曳,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十亩霜腴,看来花不似人瘦”,虽然花儿依然盛开,但词人却感到自己如同被霜雪覆盖的土地般消瘦,表达了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世间多少荣辱,任西风马耳,于我何有”,词人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显得格外淡然,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看破红尘的豁达态度。“此日秋清,去年人健,难得好怀依旧”,尽管时光荏苒,人事已非,但词人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珍惜当下的美好。“一杯在手。看转烛光阴,俊游休负”,手持一杯酒,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词人提醒自己不要辜负每一次的出游与欢聚,珍惜与朋友相聚的每一刻。“几个重阳,几回开笑口”,重阳佳节,词人与朋友们欢聚一堂,共享欢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