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万苇摇春了不殊"写出了春天到来时,众多芦苇随风摇曳,生机盎然,景象并无特殊之处,但诗人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西山如笑向髭须"则运用拟人手法,将西山描绘成含笑的姿态,仿佛在向诗人颔首致意,传递出一种亲切与愉悦。
"得乘佳日循城堞"表达了诗人趁着好天气漫步城墙上,享受闲适时光。然而,"谁料残年见阙觚"又流露出一丝感慨,暗示自己已步入晚年,面对岁月流逝,有些意想不到的感伤。"饮啖尽容吾辈健"表达出诗人对身体健康、生活尚能自给自足的满足,"行藏未悔半生迂"则透露出对自己一生选择的淡然,即使有些曲折,也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最后两句"盲僧能说同光盛,歌者何戡恐亦无"借盲僧讲述过去的辉煌,暗示盛世已去,而能唱出那些故事的人或许也已经不在,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展现了陈宝琛作为清末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