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
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通过对比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命的珍贵。
"新秋白兔大于拳"这一句,以一种惊人的方式展现了白兔(可能是指月亮或兔形星座)的巨大,它甚至可以填满握紧的双拳。这不仅强调了季节的转换,更通过对比手掌的大小,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红耳霜毛趁草眠"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红耳"可能指的是某种动物,如兔子或狐狸,而"霜毛"则暗示了秋季凉气的到来,动物的毛发因露水而湿润。这句诗通过动词"趁草眠"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平和与安详。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一种政治隐喻。"天子不教人射杀"中的"天子"是对皇帝的尊称,这里可能指代着国家或统治者,而"不教人射杀"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愿望,即国家不应该教导或鼓励人们去伤害生命。
最后一句"玉鞭遮到马蹄前"则是对这一愿望的具体展现。玉鞭象征着权力的温和,而"遮到马蹄前"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权力不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是实际行动中对生命尊重的体现。这也暗示了一种控制与节制,强调了统治者的责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手法传递了作者对于生命尊严、和平生活以及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内鹰笼脱解红绦,斗胜争飞出手高。
直上碧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
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
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
看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
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