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戛戛高冈梧,孤干修以直。

疏阴不自庇,虫蚁争蠹蚀。

铿然遭斧斤,谓是中琴瑟。

朱弦徽黄金,绮囊护丹漆。

知音世所希,俗耳聪若窒。

何似摧为薪,犹足供鼎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感遇》由清代诗人华龙翔创作,通过描绘一棵被砍伐的梧桐树的命运,抒发了对人生际遇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句“戛戛高冈梧,孤干修以直”描绘了一棵孤独挺拔的梧桐树矗立在高高的山岗上,其枝干修长而笔直,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风骨。接着,“疏阴不自庇,虫蚁争蠹蚀”描述了这棵树虽然枝叶稀疏,无法为自己遮挡风雨,却成为了虫蚁们争抢的场所,遭受侵蚀,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挫折。

“铿然遭斧斤,谓是中琴瑟”一句,诗人将梧桐树比作蕴含音乐之美的乐器,暗示即使遭遇不幸,仍有其内在的价值与美好。接下来,“朱弦徽黄金,绮囊护丹漆”进一步比喻,说即使树身被砍伐,其珍贵的部分如朱红色的琴弦、黄金制成的琴徽、包裹着红漆的绮丽囊袋依然存在,象征着即便身处逆境,人的才华与价值仍不可磨灭。

最后,“知音世所希,俗耳聪若窒”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指出在世俗的环境中,真正能理解并欣赏到事物内在价值的人极为罕见。“何似摧为薪,犹足供鼎食”则以反问的方式,强调即使最终被砍伐成柴,也能为人们提供烹饪美食的燃料,寓意即便遭遇不幸,其贡献与价值仍然存在。

整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对梧桐树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坎坷与知音难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在价值与贡献的肯定。

收录诗词(4)

华龙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翠声阁

云壑架书巢,庭户满空翠。

空翠本非色,寻声复何在。

渊明地弦琴,音在弦指外。

独坐泯见闻,悠然自来会。

形式: 古风

恭寿先生于黄山深谷得杖一枝双茎盘曲节目轮囷首尾仍合并为一极离奇瑰异之观为作短歌

恭寿之杖一而两,夏后双龙落吾掌。

恭寿之杖两而一,駏蛩相合几忘匹。

骊珠百六节可数,追琢丁丁缺鬼斧。

八年刊木遍神州,遗却黄山笑神禹。

或言轩辕丹灶多遗薪,烬馀裂石蟠灵根。

双丫竞茁不相让,欲劈未劈成轮囷。

或言扶桑相纠老东溟,孙枝迸出仍骈颖。

九乌长喙日夜啄,节目蚴虬堕残梗。

我来欲把不敢触,恐是生蛟遭缚束。

先生兴至时捉之,不借云軿驾双鹄。

世途夔峡从崎嵚,扶携直过三山曲。

形式: 古风

示仲孙应和时将北上

牖下嗟吾老,天涯忆汝单。

因人知不易,行路敢辞难。

有舌囊宜括,无鱼铗莫弹。

饥驱为客早,惜别恨千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上韩慕庐学士

门分洛蜀路多岐,中立如公总不移。

进退每关天下事,襟期独有圣明知。

后堂长蓄公田酿,外国争求《贺雨》诗。

莫漫抒辞颂功德,即论风雅亦吾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