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舜俞在楚地滨水之地遭遇强风阻航的情景。他表达了自己的困境,船被风吹得无法前行,如同船只相互依偎,自己则因风浪而陷入困境,需要寻求帮助。诗人自比为有冤情的人,希望能得到像伯乐一样的人理解并解救他,暗示着他的请求并非无理。
"越明日作,若怒弗咸"预示着第二天风势更甚,诗人忧虑不已。接着,他形容风力巨大,如同龙虎咆哮,连山谷和岩石都为之震动。面对如此险境,他感到无法控制,也无法依靠帆船航行。诗人质问是谁造成这样的困境,暗示背后有人监督或操控。
诗人坦诚自己的困境是由于被诬陷("我名有谗"),但他真心诚意地祈祷,希望最终能免除这场风灾,即使不能立即前往,也期待能得到回应。他观察到周围的人们,无论是出行还是运输粮食,都在风中艰难求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生活更为艰辛。他呼吁仁者应该关注并帮助他们,同时提醒人们要顺应风向,不要忽视他的警告。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待,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