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春云图歌

泰山雄跨齐鲁东,自古以来称岱宗。

造化钟神插天表,文人日观罗诸峰。

氤氲元气互吞吐,时见层云生荡胸。

触石而起肤寸合,顷刻瀰漫横太空。

曾不崇朝雨天下,坐令四海歌年丰。

惟我藩垣老方伯,仰韩素与兹山同。

百万苍生属摩抚,熙熙共陟春台中。

天瓢在手慰民望,一心默会神明通。

欲云而云雨而雨,川岳效灵无不从。

仁恩洋溢洽东土,嘘枯起瘵苏疲癃。

遥望春云蔽岩壑,官舍坐对心神融。

顿使移来在窗几,笔端意匠资良工。

山藏云气自巀嶪,云连山色常溟濛。

只今春云满琼岛,悠扬日护蓬莱宫。

久待公来作天瑞,轮囷粲烂昭时雍。

会当乘之起东海,直至天门之九重。

文明有象众咸睹,五色夹日随飞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倪谦的《泰山春云图歌》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象和春天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首句“泰山雄跨齐鲁东,自古以来称岱宗”点出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尊崇地位。接着,“造化钟神插天表,文人日观罗诸峰”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文人墨客的游历之情。

诗中通过“氤氲元气互吞吐,时见层云生荡胸”展现了云雾变幻的动态美,以及登山者内心的震撼。接下来的诗句“触石而起肤寸合,顷刻瀰漫横太空”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的迅速扩散,暗示着泰山的磅礴气势。

诗人以“曾不崇朝雨天下,坐令四海歌年丰”表达泰山降雨带来的丰饶,象征着其福祉人间。倪谦自比为“藩垣老方伯”,与泰山同享百姓的敬仰。他手持“天瓢”,寓意为民解忧,与神明相通,展现出仁政爱民的情怀。

“欲云而云雨而雨,川岳效灵无不从”进一步强调泰山的神力和影响,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最后,诗人期待能借助泰山的祥瑞,造福民生,直至“天门之九重”。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又融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充分体现了明朝诗歌的韵味。

收录诗词(560)

倪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藤贼谣

天地有沴气,钟此大藤贼。

峡深路复险,凭恃为窟宅。

禀性若豺虎,吞噬乃其德。

官军不能制,时出寇城邑。

成化改元乙酉春,贼入平南烧县门。

人财驱劫如豕奔,群聚鹿儿山下存。

嗟哉儒宫陈广文,传经讲习师道尊。

一家妻女十数口,同时被掳罹妖氛。

厚邀金帛赎性命,杀人为戏轻鸡豚。

陈君有妻王,义不受贼辱。

诉贼释夫养父母,语夫携金将女赎。

一身自分不苟活,夫女得归甘暝月。

贼入峡,纷起营,迫王去,坚不行。

贼怒杀之,妾亦殒生。

二妇并贞烈,照映冰壶清,千秋万春扬令名。

安得上帝遣六丁,下铲叠嶂如砥平。

贼失所恃无欺淩,夫妇相保民永宁。

形式: 古风

悲哉双凤皇吟

悲哉双凤皇,双栖复双翔。

雄鸣雌应之,雍雍向梧冈。

览德一出为世祥,翼覆百鸟无羸尪。

岂知群枭夜突出,肆侮驱逐离故藏。

山深丑类多,搏啄毛羽伤。

何异鲁郊麟,顿踣遭锄商。双凤皇,良可悲。

雌雄相让不忍离,雌为雄死雄亦随。

眼中见义不见害,肯图苟免亏天彝。

双凤皇,悲罔极,洒泪向天天亦泣。

凤幸有孤雏,文采备五色。

恨不磔枭罔,其奈弱无力。

含痛负凤归,瘗之鹤塘侧。

雏兮仪舜韶,远向天池集。

帝怜凤义恤雏孝,会有天恩下褒锡。

双凤皇,悲罔极。

形式: 古风

玄都看花诗意图

播州司马南迁客,万里归来头尚黑。

玄都观里看花游,千树新桃好颜色。

刘郎初来花满庭,刘郎再来花尽零。

隆替都来十四载,眼中故旧如晨星。

抚时感事诗成后,佳句流传在人口。

人生得丧等浮云,义命于人宜自守。

嗟予去国亦有年,披图怀古心茫然。

赢得閒身老林壑,一任晴春花竞妍。

形式: 古风

夏太常半壑秋声竹

太常夏卿凤池客,曾向鳌峰挥翰墨。

兴来爱写青琅玕,顷刻毫端生秀色。

眼中此幅尤绝奇,籊籊总抱冰霜姿。

大竿凌云势直上,小竿枝弱形斜欹。

大竿小竿如玉削,飘萧叶叶金刀错。

西风昨夜入中林,恍觉秋声满岩壑。

疑君鼓棹游湘川,两岸修篁摇翠烟。

苍梧望断滴风雨,笔底闲将幽思传。

又疑推篷向淇澳,漪漪满地瞻新箓。

醉将筠管扫烟梢,似惜佳人在空谷。

当年湖州妙入神,意趣所到皆通真。

免起鹘落有遗法,异世接武卿其人。

念我平生性孤洁,重此清风与高节。

展图一见爽心神,凉袭衣襟洒苍雪。

挂君高堂绝点埃,紫箫好备伶伦裁。

月明试弄参差琯,应引和鸣栖凤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