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陵上柏,翘翘思远客。

远客在何方,长城道路长。

路长时复久,门外春杨柳。

杨柳正依依,君行胡不归。

食薤自知辛,食檗自知苦。

苦辛在人心,当复谁为语。

有鸟云中来,嗷嗷过我庭。

愿附一札书,达我沈忧情。

鸟辞天路远,哀鸣去不返。

去去莫复陈,亲疏自有因。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名为《饮马长城窟行》,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诗中以“青青陵上柏,翘翘思远客”开篇,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画面,柏树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远行的客人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远客在何方,长城道路长”,表达了对友人行踪的关切和对漫长旅途的感慨。诗人通过“路长时复久,门外春杨柳”描绘了旅途中季节更迭的景象,春柳依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杨柳正依依,君行胡不归”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迟迟未归的忧虑和期盼。接下来,“食薤自知辛,食檗自知苦”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的艰辛比作食物的苦味,强调了生活的不易和内心的痛苦。

“苦辛在人心,当复谁为语”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倾诉对象的渴望。最后,“有鸟云中来,嗷嗷过我庭”引入了一个意象丰富的场景,一只小鸟从云中飞来,哀鸣声传遍庭院,诗人借此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远方的牵挂,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善哉行

秋风萧萧,白露为霜。今日相欢,胡不尽觞。

游彼三山,绛阙煌煌。道逢安朝,授我要方。

采苓采苓,于彼高冈。日暮天寒,风吹我裳。

群鸟夜鸣,虎豹纵横。踌蹰四顾,郁何芒芒。

白鹄晨号,在彼中阿。啸匹不得,伤如之何。

东方渐高,明星没河。毋复相思,沉吟啸歌。

形式: 乐府曲辞

相逢行

相彼双阙间,车马夜行游。

相逢问君家,君家南陌头。

黄金为门枢,碧玉疏高楼。

中庭垂珠树,灵鸟翔庭陬。

长子侍中郎,中子大长秋。

小子胜揖拜,赐爵关内侯。

五日一洗沐,宾客满道周。

通名不敢进,雨汗交横流。

置酒高堂上,歌舞无时休。

越姬调鸣瑟,赵女弹箜篌。

一酌山岳寿,再酌江海酬。

行乐未及终,年岁忽已遒。

日匿西崦嵫,月出咸池隅。

日月有亏盈,荣华能久留。

所以古贤圣,视若烟云浮。

形式: 乐府曲辞

燕歌行七解(其一)

西风烈烈霜满庭,天寒波深列宿明。

孤堂四壁络纬鸣,念君远客忧思盈。

日月相逐逝不停,百川东下如建瓴。

谁能怀忧心不惊,抚时感事中怦怦。

就枕假寐不能成,揽衣起步露沾缨。

月出皎皎照前楹,群鸟栖树寒无声。

孤鸿何为中夜征,踯躅四顾伤人情,尔胡不归独屏营。

形式: 乐府曲辞

燕歌行七解.燕歌行六解(其二)

来日苦短去日长,四时代谢心茫茫。

为客置酒临中堂,吴歈齐讴出东厢。

引宫刻徵为乐方,悲音冽冽激中肠。

劳心惆忉不可忘,西风吹衣天雨霜。

列宿灿烂罗成行,双星明明在河梁。

咫尺不语空相望,何为含忧令心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