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俞处士

鲁山眉宇人不见,只有歌辞来向东。

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在鲁山中,人的踪迹难觅,只听到歌声飘向东方。
请问楼前的过客,比起闲躺听松风,你觉得哪一种更惬意?

注释

鲁山:指鲁山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地名。
眉宇: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或气质。
人不见:看不见人影。
歌辞:歌唱的词句。
向东:朝着东方,可能表示歌声的方向。
楼前踏于蔿:楼前走过的人,此处‘踏于蔿’可能是虚构的地名或比喻匆匆的行人。
何如:怎么样,相比如何。
云卧:像云一样躺着,形容悠闲自在。
唱松风:吟唱松林间的风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鲁山眉宇人不见”中的“鲁山”指的是地名,而“眉宇”则是形容美好的事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思念的人。整句话表明诗人对于那位不在场的友人的深切怀念。

第二句“只有歌辞来向东”中的“歌辞”意指诗词或歌曲,通过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是通过文学创作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向东”则可能暗示着心之所向,即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期盼。

第三句“借问楼前踏于蔿”中的“楼前”指的是高处,通常是指城楼或者府第前的空地,“踏于蔿”则形容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心。

末句“何如云卧唱松风”中“云卧”意为躺在云端,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唱松风”则是指在松林间吟诵诗歌,借由自然之声来伴随自己的吟唱。这里的“何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一种遐想和关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超脱世俗的高远志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示俞秀老二首(其二)

君诗何以解人愁,初日红蕖碧水流。

未怕元刘妨独步,每思陶谢与同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示俞秀老二首(其一)

不见故人天际舟,小亭残日更回头。

缲成白雪三千丈,细草孤云一片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示黄吉甫

三山半落青天外,势比凌歊宋武台。

尘世难逢开口笑,生前相遇且衔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示道原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

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