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凌歊台的壮丽景象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句“凌歊高台壮南国”,以“壮”字开篇,直接点出凌歊台的雄伟壮观,位于南国之地,气势非凡。接着“突兀干云天咫尺”,进一步强调了台的高度,仿佛直插云霄,近在咫尺,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势。
“晶帘半捲晓风寒,雕阑倒映秋江碧”两句,细腻描绘了清晨时分凌歊台的景象。晶莹剔透的窗帘轻轻卷起,晨风中带着一丝凉意。而台上的雕栏倒映在碧绿的秋江之中,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台边轧轧金舆来,盈盈二八花颜开”则转而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的出现,她乘坐着华丽的金车,容貌娇美,如同盛开的花朵,为这静谧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然而,好景不长,“英雄一去不复返,甍残栋委俱尘埃”。历史的洪流将英雄的辉煌淹没,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化为尘埃。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蜀山雪消清似洗,岷江西来几千里。此日豪华安在哉,唯闻呜咽台前水。”诗人通过描绘蜀山雪融、岷江水东流的自然景象,反衬出今日凌歊台的荒凉与落寞。昔日的豪华已不复存在,唯有耳边传来的是台前流水的呜咽声,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凌歊台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