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谒金门·晚眺》由清代诗人杨琇所作,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高楼上,眺望远处夕阳与群山交织的美景,内心情感复杂难言,只能倚靠栏杆,发出深沉的叹息。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看落日。楼外远山横碧。” 开篇即以落日余晖与远处碧绿的山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金黄,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多少心情言不得。倚栏空叹息。”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难以言喻的情感。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心中涌起的思绪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发出无奈的叹息。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带眼频移宝玦,一任落红无色。” 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动作与感受。他频繁地移动着眼睛,仿佛在寻找什么,或是试图捕捉这瞬间的美好。然而,随着夕阳的逐渐消逝,连落花也失去了颜色,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弹尽泪珠衣又湿。晚风吹更急。” 最后两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不断地滴落在衣襟上,晚风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悲伤,吹得更加急促。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因美景引发的深深哀愁,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