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豁然堂大雨

梅候苦歊蒸,幸得五日霁。

凉风驱湿魑,奏功未全济。

眷言高山颠,有堂敞西翠。

松篁作籁竽,萧飒爽神智。

乃偕二三子,挂絺于其地。

买酒穿市中,炮鳖腥道器。

止取醉饱为,安能谨趋避。

袒跣择树依,叫号枕砖睡。

郡邑迫东厢,狂来忘逻逮。

冉冉日将倾,理邸方即迈。

雷雨自西来,初尚杂晴蜺。

一言未及终,振瓦落檐外。

冲风捎健鹘,寸进得丈退。

高景殊卑观,窜鸟在眉际。

本言逃炎苛,翻令咏奇致。

百事兼熊鱼,往往非著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渭在避暑豁然堂避暑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突然的大雨带来的变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句“梅候苦歊蒸”描绘了夏日酷热的环境,梅季的闷热让人感到不适。“幸得五日霁”则表达了诗人对短暂凉爽天气的庆幸。接下来,“凉风驱湿魑,奏功未全济”,凉风虽能驱散湿气,但并未完全解决问题,暗示了天气的多变。

“眷言高山颠,有堂敞西翠”转而描写了一处高处的凉爽之地,堂宇宽敞,绿意盎然,松竹之声如同音乐,让人心神清爽。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享受这难得的清凉时光,饮酒、烤鳖,不拘小节,只求畅饮饱餐,体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袒跣择树依,叫号枕砖睡”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树下休息的情景,他们或躺或坐,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尽管身处郡邑之中,但诗人仿佛忘记了世俗的束缚,自由自在。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打破了宁静。雨势猛烈,风助雨威,鸟儿惊飞,景象壮观。诗人原本想逃避炎热,却意外地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奇观,不禁吟咏起来。

最后,“百事兼熊鱼,往往非著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多样性的感慨,认为无论是追求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满足,都不应过于刻意,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哀骆怀远公验词

怀远好诗什,近体有佳声。

迟余去五泄,深衣远相迎。

长身而瘦颊,自有山泽清。

命酒不停斝,酒罢有馀情。

迨予归来后,往往问寝兴。

彘肩腊松火,柿缕霜秋晴。

寄此远筐篚,兼致倡与赓。

何时卧狸首,闻之使心惊。

道远不得往,逋此泉下羹。

形式: 古风

野蚕

越桑虽云盛,不及吴中繁。

越女卖钗钏,仅可完蚕山。

如斯苦拯救,良亦可悯怜。

如何野蚕种,孳息多今年。

曳丝满郊郭,食叶留其觔。

叶叶如虫网,枝枝垂钓缗。

涎缕无所用,胶衣黏头巾。

过者苦拂拭,桑女交攒颦。

提筐往西园,空手归东邻。

即欲贸钗珥,有钱无桑村。

嗟彼机上杼,秋来鲜闻声。

匪来犹可说,国输良有程。

衣食无二理,蠹衣与食均。

尝闻捕蝗法,及此同瘗焚。

形式: 古风

范母诗

秉节三十年,万有二千夕。

一夕改霜心,晓镜换妆额。

范母二十二,独居在罗幕。

五十七乃亡,天长日几落。

独持一寸冰,万古胶夜席。

当夏不得融,何况秋霜白。

形式: 古风

子效索赠其两叔

劳子为我言,翁去不复活。

骨魄既巳寒,生事亦不热。

多我诸父慈,视侄等儿列。

时时惠釜钟,厨中作麋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