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其二)

黄了旧皮肤,最是风流处。

多少纷纷陌上人,不听春鹃语。

触目是家山,到了须拈取。

云散长空月满天,好个还乡路。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皮肤变得苍老,最能显现风韵。
有多少在田野间忙碌的人,不愿倾听春天杜鹃的呼唤。
眼前尽是故乡景色,一旦到达,定要珍惜。
云雾散去,天空中月光洒满,这真是回家的好路途。

注释

黄了:形容皮肤因岁月而变老。
风流处:指最具韵味、引人注目的地方。
纷纷陌上人:形容田野间来往忙碌的人们。
春鹃语:春天杜鹃鸟的鸣叫声,象征春天和归乡的信息。
家山:故乡的山水,代指家乡。
拈取:选取,珍视。
云散:云雾消散。
还乡路:回家的路。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归乡的画面。"黄了旧皮肤"象征着时光流转,季节更替,暗示主人公历经沧桑。"最是风流处"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深深眷恋,认为即使岁月变迁,故乡的韵味依然独特。

"多少纷纷陌上人,不听春鹃语"通过写路上行人的忙碌和忽视,反衬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呼唤,春鹃啼声被视为思乡之情的象征,而他们却未能听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触目是家山,到了须拈取"进一步强调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眼中所见皆是故乡景色,恨不得立即归去。"拈取"一词富有动作感,形象地表达了急切的心情。

最后两句"云散长空月满天,好个还乡路"描绘了月夜归途的宁静与美好,云消月明,象征着希望与期待,也寓言着诗人即将踏上回家的路,心境愉悦,充满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卜算子》(其二)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急于归乡的心愿。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失调名

彩衣长久。五世祥烟熏舞袖。

形式: 押[宥]韵

阮郎归

从来多唱杜鹃辞。如今真个归。健帆笑里落湖西。

回看江浪飞。说情话,复何疑。临流应赋诗。

引觞自酌更何之。心闲光景迟。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青玉案

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

明透纱窗天欲晓。

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

欺压梅花春信早。

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其三)

闻道洛阳花正好,家家庭户春风。

道人饮去百壶空。年年花下醉,看谢几番红。

此别又从何处去,风萍一任西东。

语声虽异笑声同。一轮深夜月,何处不相逢。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