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不寐

请缨犹未斩楼兰,始信从军行路难。

骄子秋高肥马肃,征人霜重铁衣寒。

梦魂报国三更愤,怀抱思乡午漏残。

遥忆鳌洲烟月处,几时归弄钓鱼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此诗《秋宵不寐》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描绘了一位边关战士在秋夜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请缨犹未斩楼兰,始信从军行路难”,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虽怀有建功立业的决心,却尚未实现斩敌之志,开始认识到从军之路的艰难。这里以“请缨”典故暗喻自己渴望为国效力,但“楼兰”象征的敌人并未被征服,流露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

颔联“骄子秋高肥马肃,征人霜重铁衣寒”,通过对比手法,将边关战士与敌方贵族进行鲜明对比。秋日高爽,敌方贵族骑着膘肥体壮的战马,显得威风凛凛;而边关战士则在严霜之下,穿着沉重的铁衣,承受着寒冷的侵袭,形象地展现了战场环境的艰苦与战士们的坚韧不拔。

颈联“梦魂报国三更愤,怀抱思乡午漏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战士在深夜梦中仍不忘报效国家,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愤慨;同时,午夜时分的思绪又勾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表现出战士们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尾联“遥忆鳌洲烟月处,几时归弄钓鱼竿”,以想象中的家乡景象结束全诗,表达了战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遥远的家乡,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或许能暂时忘却边关的苦楚,享受宁静的垂钓时光,寄托了对自由与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责任的深情表达,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边关战士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84)

张家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中夜泊

永夜羁人泊海涯,朔风烈烈透霜华。

飘零有剑为知己,迢递无缘更觅家。

三窟但工捐汉地,孤忠谁志靖胡沙。

此身不抵黄龙府,誓不重归拜白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对月

对月愁吟影自怜,茕茕瘦骨欲撑天。

亲提白刃驱前部,岂为黄金肘后悬。

刁斗夜寒旌旆肃,胡笳宵动旅魂骞。

何时凯奏恢京日,换却团花拜御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白眉之西京陈督府幕

无限离情酒重倾,送君长啸暮云平。

巍峨再见新明阙,带砺犹然旧汉城。

幕府风清初握箸,将星云净正当营。

十年养就芙蓉剑,此去应知好发硎。

形式: 七言律诗

寿若赤祁翁七十一

嘉君甲第寿星明,海内人推齿德馨。

九十荆枝同曳杖,百年椿树旧趋庭。

齐眉萱草连根秀,入室芝兰聚德星。

天爵既修人爵至,明庭应见下弓旌。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