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或修行者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在的平静与智慧。"眉垂而杨"形容其眉毛低垂,如杨柳般柔顺,显示出内心的宁静;"口默而方"则刻画出他沉默寡言但内心坚定的特质。"了见源底,净极发光"进一步强调他的洞察力深邃,如同清澈见底的源泉,纯净无暇,自带光芒。
"月魂排夜色,斗气濯秋霜"运用比喻,将禅师的气质比作月光穿透夜幕,斗士在秋霜中洗涤心灵,展现出他的超然和坚韧。最后两句"谁嫌眼上瞋生角,我道机前影不章"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禅师独特眼神的赞赏,认为即使眼中偶尔显现锐利,那也是修行者洞察世事的智慧之光,而非世俗的嗔怒,反而增添了其形象的深沉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形象和精神境界的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